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3篇
  免费   6篇
丛书文集   99篇
理论方法论   11篇
综合类   49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20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6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2篇
  1978年   1篇
  1977年   1篇
  196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53 毫秒
91.
张立文 《江淮论坛》2012,(1):5-10,2
许衡宗朱子,传廉洛之学。他以“理”思想核心,认为“道理”是一以贯之的形而上本体范畴,“道”为伦理道德,“理”为道德伦理精神,二者均为伦理道德恒常不易的范畴;许氏承程朱格致之学,认为“格物”是“知”的前提,而“诚意”则是“行”的前提,提出“知行并进”的思维逻辑;许氏综罗张载与二程的心性之学,以“明德”为本体释“本然之性”(“天命之性”),以“立教”、“明伦”、“敬身”为变化气质、迁恶从善德三纲目;和合创新,奠定了理体学在元代受尊为宗的局面。  相似文献   
92.
民族的心灵就是民族的精神,尚和合是化解当代心灵各种冲突和危机的最佳理念和方法。在人的欲望与现实的冲突中,人们要过三关,即金钱关、美女观、权力观。如何过三关,知足、知止、知觉是闯三关之方之道,既达到灭贪、嗔、痴、慢、疑诸烦恼,又达心灵和合之境。三关之所以过不去,是由于贪欲之心的膨胀,于是必须修身养性,一是养心,主旨是求心态和合,心理和谐,"养心莫善于寡欲";二是中和,求心灵的宁静、平衡、和谐,中和是天下的大本大道;三是乐道,其要旨是追求精神的享受和快乐,醉心于求道的幸福;四是坐忘,做到堕肢体,黜聪明,保持心灵世界的虚静;五是爱心,使和合心灵世界和乐无穷无尽。心灵的和合安顿,是人的终极关切的精神家园。尚和合的和合学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时代价值,是民族心与魂、根与体,是中国人灵魂安顿的地方,落脚的场所。  相似文献   
93.
刘宗周哲学理论思维,其心体论是陆王心学的尾声;其《人极图说》是仿濓学周敦颐的《太极图说》;其主敬工夫是洛学"涵养须用敬"的翻版;其慎独工夫,是对道南学派静中体认未发之中工夫的提倡,使主体孤独的心灵不至陷溺;其诚意工夫是接着程朱道学讲的,强调本体与工夫、体与用的浑然不分。虽然他没有建构出新的哲学理论思维体系,没有提出新的理论思维方法,没有开出新的理论思维核心话题,也没有转换其理论思维所依傍的经典文本。但其所创建的蕺山学派,在宋明理学发展史上,特别在浙东学术发展史具有重要地位,对浙东以后学术发展起着推进作用。  相似文献   
94.
在世界成为命运共同体的当下,探讨王夫之论命运有其特殊意义。命运有广义与狭义之别,人类从有智慧始,就反思命运问题,中外概莫能外。唐尧时认为命是某种外在力量,冥冥中支配人的命运。《论语》记载"死生有命,富贵在天"。死生是必然的,富贵因人而异,具有偶然性。命与运既相联系,又有差分。命具有不变性、必然性,运具有可变性、偶然性。综观中外思想文化,命运随人生的生存状态与生命历程而各说齐陈。所谓命运是指生命主体与生存环境在互相会通、交融作用中形成的生存经历、状态与生命必然、偶然际遇的一种价值评价的总和。王夫之从性命合一而万殊出发,度越传统不可变、必然性的命定论,提出"君相造命"说,不仅君相,百姓也可以造命。否定俟命、顺命说。之所以可以创造满足自身需要的命运,是因为主体人具有能动性、有为性,并具有"与天争权"、"与天争胜"的能量,所以主体能造命而掌握自身的命运。  相似文献   
95.
要想突破口供是证据之王的传统法律思维,在我国建立起审查口供的原则势在必行。该文立足于本国的实际,合理借鉴国外的证据制度的经验,大胆地构建了在刑事诉讼中审查判断证据是否具有证据价值功能的五大原则,即相关性原则、法律真实性原则、程序合法性原则、人权性原则、补强性原则。  相似文献   
96.
关于儒学是“学”还是“教”的思考中国人民大学教授张立文儒学是“学”,还是“教”?是我几年来一直深深思考的问题。对我思想刺激最大的是1996年秋,我受我校外事处的委托,与陈玉书、水国章两先生座谈。水国章先生说到他们印尼华侨的婴儿一出生就面临着一个生命生...  相似文献   
97.
中华文化史上的一件大事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儒藏》出版的意义和价值,怎样评价都不为过。是利在当代,功在后世,为子孙造福的大事。我认为四川大学的《儒藏》编纂体例比较合理。反映了儒学的发生发展状况。  相似文献   
98.
宋明理学是在化解了与传统经学解释学、传统价值理想和外来文明冲突中转生的,凸显了其强大的生命智慧。它以理气心性为核心话题,分为性即理派、气即理派和心即理派,分而不离,合而不杂,不离不杂。由于《四书》具有内圣外王的追求、核心话题的落实、安身立命的安顿、义理之学的需求等的内在资源,所以选择《四书》作为其所依傍的经典解释文本。  相似文献   
99.
宋元明道德哲学具有逻辑的有序性、价值的合理性、话题的显明性、思维的互渗性、启蒙的批判性五个基本特征。以天理为核心,以"去人欲,存天理"为纲领,以超凡入圣为理想目标的伦理思想体系,构成了宋明道德哲学的逻辑有序性;宋明理学追求道与德的融合,强调个人对以天理为代表的道德精神、原则的体认,凸显了伦理精神和道德价值的合理性;宋元明清各家各派,都是围绕天理(理)这个核心话题而展开哲学形上学的不同理路的论证,而有理气心性之辨,彰显了话题的显明性;宋明哲学家以求真的精神、恢宏的气度、开放的胸怀,接纳儒、释、道三教,各家各派之间以海纳百川的心态,探赜索隐、钩深致远地钻研学术,这些都体现了宋明道德哲学思维的互渗性;明清之际,商品经济的发展推动了文化思想、价值观念、伦理道德的转变,而出现了所谓"异端"的、"离道"的社会思想,反映了新的经济势力、市民阶层的需求,可谓具有中华民族特色的"启蒙"思想。  相似文献   
100.
中国哲学要自己讲,讲自己,就是要突破“洋魂西话”对“中魂汉话”的遮蔽,化“洋魂西话”为“中魂汉话”。自己讲,讲自己,不是排斥西方哲学,而是“知己”,知己是为了更好地知彼。知己知彼,才能平等地交流、对话。在中国哲学语境下,中国哲学是指人对宇宙、社会、人生之道的道的体贴和名字体系。惟依此规定发现中国哲学创新的三条游戏规则,即核心话题的转变,诠释文本的转换,人文语境的变化,才能建构当代中国的哲学形式——和合学。和合学的和生、和处、和立、和达、和爱五大原理,是人类共同面临的五大冲突和危机的化解之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