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5篇
  免费   4篇
管理学   8篇
民族学   1篇
人才学   11篇
丛书文集   7篇
理论方法论   1篇
综合类   26篇
社会学   4篇
统计学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3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51.
气管切开术后非计划性拔管是指未经医护人员同意患者将插管自行拔除或插管意外脱落,也包括医护人员操作不当所致拔管.由于非计划性的拔管,使重插管率大大增加,也造成了患者的损伤,增加了患者的住院天数,甚至危及患者的生命而导致死亡.所以作为我们的护理人员应充分了解拔管的原因,总结预防措施及脱管后急救护理体会.  相似文献   
52.
涉诉上访作为一项来源于宪法和法律规定的权利,当事人的正常行使在很大程度上能够保障权利并切实监督司法机关的行为,但是近年来,涉诉上访秩序存在一些混乱,甚至影响到了正常的工作、社会秩序.以两个不同级别的法院为点进行考察,以实证的数据分析和概括涉诉上访的现状,剖析制度及成因,提出缓解该问题的建设性措施.  相似文献   
53.
张艳艳 《现代交际》2014,(7):190-192
高校军训发展至今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但随着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和新军事的深刻变革,高校军训出现了许多新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有效开展。试分析高校军训的现状和原因,就军训的教学理念、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教学环境和教学管理对军训教育模式提出了几点设想。通过创新军训模式,提升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水平,实现军训与思想政治教育的良性互动。  相似文献   
54.
【目的/意义】针对社会“大课堂”与思政“小课堂”之间的融合性问题,厘清“大思政课”的本质内涵与教学逻辑,提出“大思政课”的实践路径。【设计/方法】立足理论大格局、历史大视野、时代大舞台、人生大智慧,阐明“大思政课”是思政课教学与社会生活有效对接、互动、融合的教学理念与教学方法。立足主题逻辑、关系逻辑、供需逻辑和机制创新,阐明“大思政课”坚持思政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相统一、教师主导性与学生主体性相协调、知识供给侧与学习需求侧相对接、课程新内容与教学新方法相结合。【结论/发现】“大思政课”之“大”在于教育教学阵地之辽阔、视野之广博、格局之宏大、方法之前沿,要构建“三全育人”的育人格局、建立“多位一体”的教学体系、优化“丰富多彩”的教学内容、创新“协同高效”的育人方式、营造“和谐良好”的育人氛围。  相似文献   
55.
男性作家总是依据自己的文学想象和价值取向来塑造自己作品中的女性形象,因此,他们笔下的女性形象身上几乎都带有一定的男权色彩。当代作家马玉琛在《金石记》中塑造了形形色色的女性形象,这些女性身上都有着浓郁的男权意识,这一方面使得他笔下的女性形象呈现出一定的独特性,另一方面,也使得他对理想女性形象的探寻有了一定的困惑。  相似文献   
56.
战国时期道家学派的代表庄子和魏晋时期的玄学大师郭象都提出了各自的逍遥观。庄子的"无待逍遥"是一种主观的精神的逍遥,是一种不受限制、无拘无束的自由;郭象的"逍遥"是"适性"的,是一种现实的物性基础上的逍遥,他对庄子的"逍遥观"既有所继承,亦有超越。  相似文献   
57.
张艳艳 《兰州学刊》2004,(6):274-276
“观”在整个中国审美文化中占据着重要位置,“仰观俯察”、“无往不复”的游目是它的观照方式,“以物观物”、主客融通、物我不二是它的思想根基,由此其贯穿于整个中国古典的审美文化与艺术创作之中。这样的审美观照方式构成着中国传统文化体认宇宙生命和进行审美表达的特质。  相似文献   
58.
“双减”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建设高质量基础教育体系的重大决策,是基础教育改革发展的战略布局。而校外培训机构的无序扩张引发了教育系统内在的失序进而破坏了教育生态系统,产生了诸多教育问题。因此,厘清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的职能边界,规范校外培训的办学行为,重构课后服务的基本价值,进而恢复协调学校教育生态子系统,成为“双减”背景下基础教育治理的关键环节,也是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命题。  相似文献   
59.
处于不确定性的风险社会中,个体情绪焦虑、心理抑郁、人格冲突等问题频发。在数字化“座架”下,人类的情感不断被遮蔽。受科学主义的影响,近代以来的教育研究亦出现了物化的研究倾向,人的本真问题也逐渐被掩盖。由此,教育研究急需突破理性主义秉持下的研究藩篱,进入时代情感转向的命题。就其实质而言,教育研究的情感转向使得教育研究的重心从人的外在化、间接化、器具化、技术化回到了人本自身。关注人的生命情感维度,进而形成面向个体生命的全面发展是其要旨所在。可以认为,情感转向正是教育研究应对当今社会技术纠缠的一种自然性选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