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9篇
  免费   1篇
丛书文集   78篇
理论方法论   13篇
综合类   49篇
  2019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12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12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文学本文与文学作品既是同一关系,也存在着差异性。文学本文与文学作品首先是父子式的血缘关系,其次才是所处时代相互作用的社会关系。本文话语性质的定位,对于梳理文学互本文之间的关系,了解各个不同的本文之间的联系,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是理解的基础。本文阐释学上的定位,对于阐发读者阅读作品的意义、价值大有裨益。以大文本的思路看待文学,也许可以比较全面深刻地认识文学。  相似文献   
2.
文学研究应该把握文学的基本价值尺度,这种尺度在不同文化类型和不同历史时期具有不同的要求。传统的中国文学,也包括中国文化圈的诸如日本、朝鲜的文学,是以意境作为基本审美尺度;传统的欧洲文学以及与《圣经》文化有关的中东文学,则以典型作为基本审美尺度。作为对传统的超越和反拔,当今文学有着新的基本尺度,从过程的角度来审视文学,文学的话语权力或者文学的话语权力关系就是这样的新尺度。从话语权力关系来看文学史,文学史上的古今之争,雅俗之辩,继承传统与鼓励反叛、提倡标新立异的分歧,强调作者自主性和强调社会生活的重要性的差异等问题,都是由这种话语权力关系所引申的。  相似文献   
3.
文学传播的批评意义张荣翼当人们谈及文学活动时,一般是用两阶段来表述,即文学创作──文学阅读。而实际上由作者的创作到读者的阅读之间,往往横亘了一个中介:文学传播。它包括作品的出版、发行、吟诵、表演等等。不同的传播方式导致的阅读效果是大为不同的,由此可以...  相似文献   
4.
当达尔文用“进化”解释地球上各生物物种的起源、发展问题时,他本身所做的只是生物学上的研究,他也许没有想到会给整个人类的世界观带来如此巨大的变革。达尔文的进化论使人丧失了人的价值先天命定的思想,同时也使人产生了一种乐观主义的生活态度,因为进化总意味着明天胜于今天,未来会好于现在。进化论的乐观主义使得各种远远脱离了生物学范畴的人文学科也纷纷向它挂靠。在此以前,人们大多数是以先哲们的思想作为圭桌,对社会的变化并不持以乐观态度。所谓“人心不古”,孔子所言“郁郁乎文能,吾从周”,西方文化传统的“言必称希腊…  相似文献   
5.
走向“被看”的美学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在传统美学走向当代形态、经历了多方面的变化的进展中,“看”的美学有着走向“被看”的因素,且经历一个由沉沦到解放的过程  相似文献   
6.
学知识是我们理解文学、研究文学的基础,也是文学研究之后的结果.可是,我们面对的不是一个统一的、中性的、中立的文学知识体系.文章从几个方面进行分析,首先辨析文学知识的普适性和历史性,前者是超越地区、民族乃至历史的,具有普遍有效性,后者则表明文学知识产生于一定历史阶段,并且在历史的特定阶段才有意义;其次,文学知识具有超越个人的学科性,同时,它需要研究者的个人感受而不是纯粹实验性质的;再次,文学知识的对象是文学,可是,在对文学的关注和言说中,贯穿着对话语权力的争夺.通过以上几方面的分析,文章最后在文学知识的效用合法性与体制合法性的关系上进行了总结:前者是文学知识的目标,但是往往后者才是文学知识建构的基础.  相似文献   
7.
文学是语言的艺术,文学批评理应就是关于语言艺术的分析,可是在当今文化领域的图像化的普遍趋势影响到了包括文学在内的多个文化范畴,这对文学批评也提出了挑战.在此态势下,媒体对于信息的传播具有重要的作用.我们还需要了解对于意义问题图像传达与文字传达的基本区别,以及图像化在整个文化发展的历史长河中的历史地位和影响力.应该说,图像化作为一个大的趋势势不可挡,其中的商业文化也可能具有一定的负面影响,但是严肃的文化工作还是有参与未来文化建设的机会.  相似文献   
8.
首先提出文学经典具有三种不同层次上的类型,然后对此三种类型经典进行理论探讨,分析了多种类型划分的意义.最后,对文学经典和文学体制的关系作了初步分析.  相似文献   
9.
<正> 文学研究在很大程度和意义上不只是研究文学,而是从不同的知识领域出发,从一个特定的侧面来观察文学的性质、特征;在有些情况下,甚至可以说是借文学的对象来表白某种理论观点或建构某种理论体系。 这种状况从文艺学这一学科诞生以来就基本如此。无论是古希腊柏拉图“理式说”的文艺观,亚理斯多德对文学典型中个性、共性的阐说,还是中国儒家文论的“诗教”主张,道家美学的“无言之美”,在对文学现象的阐发和论说时,都不过是从一个更大的学问体系出发来对文学的审视。当然,这种审视有时也会对文学作出确有真知灼见的表述,甚至也可以拟构出一个文艺学的理论系统,只是它们都是外在于文学和文艺学的某种理论系统的副产品。19世纪西方出现的文学社会学的理论更是明确而系统地把文学置于社会学的范畴来加以考察,文学被视为一定社会和时代的精神缩影。  相似文献   
10.
文学史是对过去文学状况的述录,在述录中它要遵从历史记叙的法则即客观性,不能无中生有、张冠李戴,只能是对事实来加以言说,这一点是衡量文学史著作价值的一个尺度;但同时,人的认识不是完全在客观立场来评说、反映事物的,即使在高度客观性的自然科学中也推崇人的主观策划的作用。卡尔·波普尔曾说:“在科学中,是观察而不是知觉扮演了决定性的角色;不过,观察是这样的过程,我们在其中扮演了十分活跃的角色。观察是知觉,不过是有计划和有准备的知觉。”[1]观察有所选择,也有所预期,而这种先在的主观性的东西会对认识的结果产生极大影响。那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