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9篇
  免费   1篇
丛书文集   78篇
理论方法论   13篇
综合类   49篇
  2019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12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12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语境问题是影响文艺阐释效能、功用、甚至阐释性质的重要因素,其在文艺作品中的表现,有创作语境、接受语境、历史语境三重关系;其在文艺批评中的表现,有对象语境、关系语境、结构语境和功能语境。文艺阐释语境中的内容,表现为“说什么”,作者的言说意图与文本表达的客观效果之间是有差异的。文艺阐释语境中的人际关系,表现为“对谁说”,即言说者对谁说和所说内容谁在听的问题。以上共同构成了阐释语境的各个方面,可以看出文艺阐释不是一个简单的信息传达过程,而是一种创造性的活动。  相似文献   
62.
“人文精神”一词1993年开始成为了人们常挂在嘴边的语汇。按照心理学上心理代偿功能的说法,人们所想的、所说的,其实就常常是人们所缺的,往往是食不果腹的人才会去做大块朵颐的幻梦。因此人文精神作为被学界论及的话题,也就显示出它可能面临的匮乏,而学界的普遍认识也确实是这么来看待的,并进而提出了应重建人文精神的命题。这里其实是涉及到了两个实质性的问题。一个是人文精神是否匮乏,第二个是人文精神能否重建?这两个问题是紧密相关的,但它们毕竟涉及到的是不同的方面。我们先从第一个问题来看。人文精神是否匮乏,这其实又涉…  相似文献   
63.
创作和接受分别处于信息的发出和接收的两极,因此对文艺心理学的研究也就呈现为两极.在20世纪以前,文艺创作探究往往具有一种神秘化趋向.在20世纪,则主要有精神分析学说等作为理论的凭借.至于接受心理,除了这些一般心理学的理论资源外,还多了一些本身并不是心理学的理论的支撑,譬如从生产和消费之间的关系来建构关于文艺接受心理的基本框架.  相似文献   
64.
主持人话语:文学史问题涉及到对于文学的历史角度的理解。这里历史不能仅看作时间的变化过程,历史实际上是在时间的变化中,所涉及到的事物的变化的过程。这里,变化过程作为一个实际发生的事实层面的东西,我们可以保有基本的共识;可是,它作为一种带有评价、阐释意味的对象,则站在不同视点、不同角度上就会有不同的见解。对于文学史来说,因为所接触的对象是文学,而文学是涉及到情感、心灵层面的,研究文学的人需要在研究中保有理智的同时,也还需要有最初的也是最终意义上的情感的把握,这样,对于同样的文学史的事实,就可以有非常不同的描述和评…  相似文献   
65.
大众审美文化“价值”问题张荣翼从我本意来说,我认为大众审美文化的价值往往是不高的,但当我这样认识的时候,我实际上是从与之相对的精英审美文化的眼光来看它的。大众审美文化的思想深度和艺术品位普遍不高是一个事实,但仅由此认识不能说明它的某些文化产品和时尚流...  相似文献   
66.
艺术独创受独创观念制约。艺术独创与科学独创有不同的品格,并受不同的规律制约,且艺术独创享有更大的自由。艺术独创要受时代影响,但不能简单地说时代造就艺术。艺术家充分主宰着独创,但他又是独创活动的奴仆。艺术审美、艺术进步都需要独创,但独创并不能保证达到此目的。艺术没有独创,将趋向保守、僵化、萎缩,但过偏则会成为怪癖,同样会使艺术走向末路。  相似文献   
67.
文学发展有不同于科学“进步”的规律。文学中的后来者只能起到充实文学花苑、拓展文学表达空间的作用,而不能取代过去文学所占有的位置。反之,科学中的后来者则一定要取代过去学说的位置才有它自己的存身之地。因此,文学发展有其自身的特性。  相似文献   
68.
一个完整的文学过程要包括文学创作与文学阅读,而从事文学活动的人有作者(大多是专业的)和读者(大多是业余的)。因此,对于文学的研究应包括对阅读行为和对读者的关注。应该说,文学阅读与读者是一个问题的两面,读者一词的定义,就应是指阅读作品的人。笔者认为,一部作品是在阅读中才得以现实化,才最终实现它的价值的。作品含有等待阅读的期望,同时,不同作品就有不同的阅读要求,因而作品、阅读和读者是三位一体的。作品导引阅读,阅读中产生出读者的意识;反过来,读者意识又影响其阅读方式,阅读方式对作品内涵有能动的整合作用。对此,本篇论文拟从阅读与读者境遇的关系进行一些论析。  相似文献   
69.
批评不是要为文本或文本作者负责,要为批评家的精神探寻、思想升华负责。批评的极限就在于文本的不可超越,在终极意义上批评无法切入文本,因此能切入文本的就是文本自身,它自己是它自己的切入,因为它包含着自己的内在成分  相似文献   
70.
伯利克与文学创作张荣翼一当我们在接触文学作品时,可以感受到一个现象,就是许多卓有成就的作家、诗人们在展示出一个栩栩如生、多姿多彩的形象世界的同时,也给人们展示了一种在此形象世界背后的东西,它是一种信念,一种理想,一种超越了形象世界的具体性,同时又不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