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5篇
  免费   5篇
管理学   17篇
民族学   2篇
人才学   1篇
人口学   6篇
丛书文集   12篇
理论方法论   3篇
综合类   61篇
社会学   3篇
统计学   5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4篇
  1993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构建和谐社会的背景是社会转型导致的利益失衡.和谐社会的核心是利益和谐.法律调整的实质是利益关系.构建和谐社会的关键在于发挥法律的利益调整功能,完善以利益协调为基础的法律调控机制.  相似文献   
82.
回溯中国的革命史,可以看出,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命运与中华民族的解放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一方面,马克思主义在中华大地生根发芽,与中国的特殊国情相结合,产生了马克思主义的继承、发展之作——毛泽东思想;另一方面,中华民族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强有力武器,推翻了帝国主义在华统治,取得了民族独立,走上了富强之路。这里,使二者有机结合起来发挥巨大作用的是毛泽东同志。他不仅是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无产阶级革命  相似文献   
83.
电力设计业特征分析与竞争力培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分析了电力设计业的特点和成功的关键因素,针对电力设计业的特点和成功的关键因素提出电力设计企业如何培育其竞争力,为电力设计业的生存和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4.
本文引用博弈论中的“囚徒困境”问题得出规则的合理性决定行为的合理性结论,提出建立军品供应商信用评价制度,分析了军品供应商管理中目前存在的一些问题,在此基础上论述建立有效的军品供应商信用评价体制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85.
春节刚过,250万之众的外省民工相继涌入广州及珠江三角洲其他县市,引起了社会各界关注,成了人们的热门话题。广州三大报纸及广播电视等新闻机构连续十多天报导,广东各级政府采取强有力的措施,一方面劝返已到粤的外省民工,另一方面动员各方面的力量阻止民工继续来粤。到2月28日,连续半个多月的民工盲流浪潮才平静下来,滞留广州火车站的民  相似文献   
86.
从现代文学与中小学语文教育二者的结合点出发 ,将文学和教育学相结合 ,着重分析探讨现代文学中优良传统之所在 ,并且进一步思考怎样通过中小学语文教育将这些优良传统传承下去 ,继续发扬光大  相似文献   
87.
第一个是9月4日至8日的“我国治理整顿、深化改革与人口发展研讨会”在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召开。与会议代表近60人(其中23位高级职称)。来自全国18个高等院校及一些相关科研部门,收到论文共45篇,集中反映了我国当前社会经济改革中引人注目、亟需解决的最新人口问题以及对这些问题的研究深度。会议主要对我国治理整顿、深化改革对劳动人口就业及产业结构变动、人口流动和迁移、生育率变动等方面的问题以及应该采取的对策进行了精彩的会议发言和热烈的小组讨论。会议组织者将把有现实意义和决策有咨询价值论文向  相似文献   
88.
对强奸罪应否作为亲告罪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实然角度看,依照现行《刑法》,强奸罪属于重罪,若将其作为亲告罪,不利于保护被害人的权利,故不宜成为亲告罪;从应然角度看,若祛除男权主义贞操观在强奸罪中的中心化地位,则强奸罪有可能成为亲告罪。我国目前不宜将强奸罪由非亲告罪改为亲告罪,但对"婚内强奸"可例外采取告诉才处理的方式。  相似文献   
89.
微博以其碎片性、即时性、裂变性、草根性等特点,成为最新和最具潜力的网络信息平台,展现着越来越强的社会功能。微博在开辟社会管理入口、动员社会管理力量、创新社会管理模式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同时由于其双刃剑效应,必然也会加大政府社会管理的难度。  相似文献   
90.
意象是中国首创的一个审美范畴 ,也是中国古代文艺理论固有的概念。意象一词产生于先秦两汉 ,从“象”到“意象” ,主要是在哲学范畴内的讨论 ;刘勰的《文心雕龙》将“意象”引入文学范畴 ,主要是指文学构思中诗人主观情感与客观对象交融后 ,产生于作者脑海中的艺术形象 ;大约从明代开始 ,对“意象”的阐述逐渐接近现代含义 ,即指通过作者审美思维创造出来的 ,融会了主体意趣的艺术形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