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篇
  免费   2篇
丛书文集   10篇
综合类   20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5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古汉语常用字字典》(修订本)释义商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商务印书馆出版的《古汉语常用字字典》是一部由著名语言学家编写的颇具权威性的字典,在学术界、辞书界、教育界都具有广泛的影响。但它虽经修订,仍有不少错误。为免贻误广大读者,特将其释义方面的失误提出来作了讨论。当然,这种研讨对古代汉语的词义诠释也具有普遍意义,可供其他字典编纂者参考。  相似文献   
22.
《孟子》中的复音词凝固现象(二)张觉以为:“以为”原来也是一个词组,相当于“以……,为…”,如:1)寡人之囿方四十里,民犹以为大,何也?(《梁惠王下》)“以为大”即“以寡人之圃为大”。只不过“以”的宾语因与上文相同之故而省去了。“以为”既与“以…为,...  相似文献   
23.
在古代典籍中,“方”与“策”常相对而言。如《仪礼·聘礼》;“百名以上书於策,不及百名书於方。”郑注:“策,简也。方,板也。”《仪礼·既夕礼》:“书赗於方,若九若七若五。书遣於策。”郑注:“方,板也。书赗、奠、赙、赠之人名与其物於板,每板若九行、若七行、若五行。策,简也。”《礼记·中庸》;“文武之政,布在方策。”郑注:“方,版也。策,简也。”那么,“方”与“策”到底有什么关系呢?  相似文献   
24.
七言诗辨源     
张觉 《学术研究》2005,1(9):136-140
现存最早的完整的七言诗并不是张衡的《四愁诗》或曹丕的《燕歌行》;东汉辞赋中的某些七言段落与后世成熟的七言诗也相差甚远。最早的七言诗应当是赵晔《吴越春秋》中的《穷劫之曲》,此诗句句押韵,未用“兮”字,通篇七言而又首尾完整。应充分重视《吴越春秋》中的七言诗及其典型的过渡性作品,对它们在诗歌史上的地位给予高度评价。  相似文献   
25.
我国的古典诗歌,现代的评论家都以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两个传统而加以区别和评论。认为我国诗歌的现实主义传统始于周代的民歌(主要指《诗经》中的国风),后至“缘事而发”的西汉乐府民歌,一变而为建安时代文人以旧题写时事的乐府,再变而为杜甫的“因事命题”的诗篇,把现实主义推向了一个新的更高更成熟的阶段,直接开导了中唐的新乐府运动,并且一直影响到清末黄遵宪等诗人的创作。另一方面,认为我国诗歌  相似文献   
26.
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一)开首云:“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这句诗,字面上不难理解,但其内涵却往往被人误解。 一般人往往直解其语,误以为这是作者本性的自我表白。例如,有人说:“魏晋玄学流行,读书人大倡崇尚自然,爱好自然,山林湖海就成了他们所向往的地方。作者自说‘质性自然’,‘性本爱丘山’,自是必然的了。”  相似文献   
27.
什么是词训法?就是从构词法的角度去探求词义的一种方法。 构词法能用于训诂,这是由汉语的构词特点决定的。在汉语构词法中,有一种所谓的联合式合成。这种构词法所构成的合成词,是由两个意义相同、相近或相反的词根联合而成的。而其中的同义合成词,如人民、世代、故事、承受、腐朽、施展、奇异、光明、善良……等等,它们的词根,在古代汉语中往往是互相独立的同义词。这样,我们就可以利用这两个同义词互相为训,或者以这双音合成词去解释组成它的单音词。如以“人”训“民”或以“人民”训“民”。  相似文献   
28.
现代象征主义一向被认为是资产阶级的文学思潮。以往的评论者往往看不到鲁迅受现代象征主义文学思潮的影响。本文从剖析鲁迅的名作《秋夜》入手,揭示他所受到的象征主义思潮的影响,以期进一步开拓鲁迅研究的领域。同时,鉴于前人对《秋夜》象征意义的探索甚浅,本文对其象征意义也作了探测。  相似文献   
29.
韩非,从班固开始,传统称之为法家。实际上,他应该是个法术家。因为他的思想,虽以法治为重心,但从《韩非子》中的内容来看,他还是更多地探讨了术治。司马迁说他“喜刑名法术之学”,这才是较为全面的评价。 韩非的术治思想,往往为人们所诟病。实际上,他的术治思想乃是他所处的时代的产  相似文献   
30.
《韩非子》作为一部子书,其中所记载的先秦史料值得利用,但这些史料在考释方面仍有缺憾。本文对其中的史料略加考释辨证,以供研究先秦史的学者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