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84篇
  免费   68篇
  国内免费   23篇
管理学   235篇
劳动科学   17篇
民族学   26篇
人才学   32篇
人口学   13篇
丛书文集   369篇
理论方法论   77篇
综合类   935篇
社会学   110篇
统计学   61篇
  2024年   12篇
  2023年   15篇
  2022年   22篇
  2021年   16篇
  2020年   33篇
  2019年   33篇
  2018年   18篇
  2017年   25篇
  2016年   22篇
  2015年   52篇
  2014年   100篇
  2013年   74篇
  2012年   98篇
  2011年   108篇
  2010年   95篇
  2009年   129篇
  2008年   99篇
  2007年   107篇
  2006年   120篇
  2005年   80篇
  2004年   64篇
  2003年   70篇
  2002年   68篇
  2001年   48篇
  2000年   51篇
  1999年   35篇
  1998年   26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25篇
  1995年   18篇
  1994年   21篇
  1993年   13篇
  1992年   18篇
  1991年   15篇
  1990年   15篇
  1989年   13篇
  1988年   9篇
  1987年   12篇
  1986年   13篇
  1985年   7篇
  1984年   10篇
  1983年   9篇
  1982年   8篇
  1981年   9篇
  1980年   5篇
  1979年   4篇
  1962年   2篇
  1960年   6篇
  1958年   2篇
  1957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7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15 毫秒
41.
通过比较张道真教授的《实用英语语法》与章振邦教授的《新编英语语法教程》,使学生和教师对两本英语语法教材的部分内容和概念的转换有一个全新的了解,帮助解决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困惑和教师教学过程中对新概念的掌握,帮助促进传统英语语法向现代英语语法的完美过渡,从而更好地提高教学效率。  相似文献   
42.
单位内代际能力的传递模式通常有"个体帮扶个体"的"传帮带模式"、"组织促进个体"的"软实力模式"、"领导影响个体"的"立标杆模式"等三种。单位代际能力的强弱通常会受到整体工作风气、个体关系亲疏、组织管理机制等多种因素的影响。提升单位代际能力,应建立新老员工对接机制,强化组织管理考核工作,提升管理层整体执行力。  相似文献   
43.
新社会组织是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社会形态中的一种组织形式。它的发展壮大必将在我国的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4.
股权结构是公司治理的基础,反映了公司的内部权力配置,公司治理的外部机制实际上也以公司的股权结构为前提条件。本文以制造业上市公司为样本,研究股权结构与公司绩效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45.
本文采用企业形象CIS理论,从构建、实施的角度,运用于高校图书馆流通服务的工作环节,塑造图书馆流通服务形象。  相似文献   
46.
当银行业改革的呼声日益高涨,当中央释放的信号趋于明显的时候,银行业改革的号角声终于响了起来,利率市场化就是明确方向的那一刀,而6月的不对称加息和7月的浮动区间继续放宽是切开了一个精密的小口子。  相似文献   
47.
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的加快,企业面临国内、国际的竞争日益激烈,经营环境也变得更加复杂。企业在产品生产周期逐渐缩短,产品需求多样化,产品技术层次不断提升的新形势下,有效的开源节流成为企业因应变局的有效方法之一。因此,控制采购成本也就成为大多数企业控制生产成本,打造企业竞争力的核心问题。本文从降低采购成本的角度出发,提出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方法,供大家参考。  相似文献   
48.
本文根据2011年1月至2016年8月编制CPI的93类商品或服务的百度指数,基于Elastic Net惩罚因子的分布滞后模型,构建了CPI实时预测模型,实证检验了网络搜索数据对全国CPI、城镇CPI和农村CPI的实时预测功能.研究结果表明,基于网络搜索数据拟合出的CPI预测值与真实的CPI的走势相吻合,预测效果较好,笔者认为该方法克服了传统CPI统计计算方法上的时间滞后性.  相似文献   
49.
伴随着阶级和国家的产生,关于意识形态的争论从来没有停止过。意识形态之争的表象是话语权、信奉者和影响力、感召力的争夺;意识形态之争的根基源于意识形态的科学性、传播方式和经济基础;意识形态之争的实质归于阶级和国家利益的维护。当前,认清意识形态争论的表象、阐明意识形态争论的根基、揭示意识形态争论的本质对于我国主流意识形态的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