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7篇
  免费   0篇
民族学   4篇
丛书文集   6篇
理论方法论   1篇
综合类   26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3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4篇
  1990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31.
佛教是我国三大宗教之一,自东汉传入中国后,与我国古代文化相结合,逐步演变和发展,成为我国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近两千年的历史演进中,佛教不断地域化、民族化,从而形成众多的流派和体系。 公元7世纪,佛教从南北两路进入吐蕃之地。在吐蕃王朝存在的二百多年以及此后的一百多年中,佛教与西藏当地的原始宗教本教相互影响、相互吸收、相互渗透、相互融合。佛教吸收了本教的某些形式,于公元10世纪后半期,形成了具有浓厚西藏地方民族  相似文献   
32.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了中国,当时分布在东南沿海一带的民族,是称为百越的族群;分布在浙江的称为于越,公元前333年为楚所并,秦灭楚后,成为秦帝国的一部。浙江南部和福建北部的越族为顾越(东巨)和闽越(东越),秦灭六国后,在此设置了会稽群和闽中郡。分布在两广和湖南南部的是南越,广西南部的是骆越,秦始皇统一南越和骆越,设置了南海、桂林。象三郡。接着又把中原几十万人迁徙到南方去“成五岭,与越杂处”,这是秦帝国对东南方的经营。对于西南,则把分布在云南、贵州、四J;;等地古称西南夷的各族,统一起来设置郡县并派…  相似文献   
33.
道教形成于东汉,魏晋时期传到甘肃陇东地区,后渐西传。三国魏文帝咸熙三年(265),甘肃狄道(今临桃)城东北东山北麓建有道教太平观。十六国时期,陇西安阳有道士王嘉隐居于东阳谷修炼,受业弟子数百人。唐代,道教被官方定为正统宗教,陇东、陇南等地道教己显兴盛,榆中兴隆山建有道观,兰州华林山麓建有云峰寺。  相似文献   
34.
河西走廊自古以来一直是各民族往来、交流、迁徙、征战、融合频繁的地区。地势独特的河西 ,凭借黄河天堑 ,一度成为战乱的避难地 ,其在政治、军事上具备的特点 ,被唐代名臣褚遂良评价为“中国之心腹”。 2 0 0 0多年来 ,汉族河西人在此生息、繁衍 ,形成了与中原、江南迥异的人文景观  相似文献   
35.
郑振铎与我国文学文献研究述评彭清深郑振铎先生是我国现代著名的作家、文学评论家、文学史家、艺术史家、历史考古学家和版本目录学家。在他一生的60个春秋中,无论在诗歌、散文、戏曲、美术、考古、历史方面,还是在创作、翻译方面,抑或介绍世界文学名著、整理民族文...  相似文献   
36.
宗教几乎是伴随着人类社会的形成而诞生,而且与特定的时代背景相联系。历史上,政治和宗教的协调与补充,往往成为社会安定繁荣的一种因素。佛教是我国三大宗教之一,自东汉明南永平八年时传入中国后,逐步演变和发展,成为封建社会上层建筑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近两千年的历史演进中,佛教不断地域化、民族化,从而形成众多的流派和体系。公元7世纪,佛教从南北两路进入吐著之地。在吐着王朝存在的二百多年和吐着王朝灭亡后的一百多年中,佛教与西藏当地的原始宗教苯教相接触,进行了三个世纪的斗争,其结果是相互影响,相互吸收,相互…  相似文献   
37.
彭清深 《船山学刊》1994,(2):216-227
北宋熙宁二年(公元1069年),在中国历史是影响深远的“熙宁变法”在宋神宗赵顼的发动和王安石的主持下,大张旗鼓地开展起来了。王安石以“天变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的大无畏精神,同反对变法的保守派进行坚决斗争,使新法前后推行了十六年之久。但是,由于变法只是一场自上而下的政治改良,并没有触及导致社会危机加深的社会经济结构,对造成宋代“积贫”,“积弱”局面主要根源的专制皇权过分膨胀的问题更没有任何触动。因此,新法虽然推行多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