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21篇
  2014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英语副词在句中的位置分析徐世红在英语句子中,副词和形容词一样,属于修饰语范畴。一般说来,根据词义可将副词分为方式副词、地点副词、时间副词(包括频度副词)、程度副词、关系副词和疑问副词,以及表示说话人的语气、态度等的副词和一些表示上下文联系的副词。副词...  相似文献   
12.
析艾略特的“非人格观”徐世红十九世纪传统的文学历史观把文学作品看成是一部历史文献,认为文学是社会生活的浓缩。实证主义从历史出发,通过对作品历史背景以及作者身世和性情的研究,挖掘作品的宗教信仰和道德意义,并以此作为衡量作品价值的依据,从社会批评的角度来...  相似文献   
13.
认知语境的提出标志着语境研究从传统的静态性描述转向动态性的构建,在认知语境因素的主观能动作用上存在着两种观点。一种观点以基本经验为起点,认为语境因素的作用是自动的,无意识的。另一种观点认为认知主体是有意识、有目的、有选择地运用语境因素,通过对认知假设不断肯定或否定以完成意义的建构和取得语境效果。我们提出,语境因素的运作既有自动又有意动。认知语境是以前意识为基础、以潜意识为先锋、以意识为主导的多维心理结构。认知语境因素的自动和意动运作方式在人工智能研究中得到模拟。  相似文献   
14.
语言如同宇宙万物随时地变化着。语言变化的产生是由语言学因素和非语言学因素两方面的原因造成。语言学方面指来自语言内部的变化。非语言学原因强调社会及其文化对语言产生的影响。语言的变化不是一蹴而就的 ,其在共时上是无形的。但通过研究语言的共时差异 ,可以揭示语言的历史变化趋势 ,从而探索出语言产生的原因及其传播途径。  相似文献   
15.
标准化测试是我国高等教育对人才进行选拔性考试的主要环节。高度的统一性和集中性保证了标准化测试的公平、公开和公正。近年来,新课改提倡着力培养创新精神和能力的素质教育,试题的标准化在多大程度上体现新课改的课程教学目标要求,能否有效区分学生英语综合运用能力,将直接影响高考测试的信效度与社会公信度。从语言测试学角度分析高考英语测试标准化的特点和优势的同时发现其存在的一些问题,建议高考英语测试所参照的成绩应包括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测试成绩两部分。  相似文献   
16.
随着《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的颁布和执行,自主学习成为研究和教学的重要内容,培养自主学习能力成为课程的重要目标之一。对自主学习的理解应有两个层次:(1)自主学习是以特定学习方式为特征的学习状态和过程;(2)自主学习能力是基于态度的心理趋势和理解运用能力。实现自主学习应正确处理其相关因素之间的关系,改变传统的观念和教学方法,创造条件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相似文献   
17.
语用策略指在阅读理解中将语用信息用作交互作用来源之一的方法。本文论述语用策略运用的理由、语用信息的构成、语境在英文阅读中的功能等 ,说明语用策略对读者提取隐含信息和利用语篇信息至关重要。本文还通过实验证明 :中国大外学生在英文阅读中广泛运用了语用策略 ,从而为今后的英语学习和教学工作提供信息 ,以引起一定的启发。  相似文献   
18.
教育学对外语阅读理解策略的研究由来已久 ,但忽视了语言作为策略使用环境的重要性。笔者以语言特征及其处理过程为出发点 ,提出阅读理解策略可分为语言策略和非语言策略 ,并详细分析了语言策略的分类和具体内容  相似文献   
19.
试论西方文学理论中新批评派的产生徐世红新批评派是现代西方出现较早的、声势较大的一支文学批评流派。新批评又称本体论批评、本文批评、形式主义批评或美学批评,通常是指第二次世界大战前由I.A.瑞恰兹和T.S.艾略特在英国始创的。此后由J·C·兰索姆、W·K...  相似文献   
20.
翻译实践中的误译现象的产生有多种原因,有些与译者所采取的翻译策略有关,有些是由于译者理解和表达两个方面的因素而导致的.讨论英汉翻译中后两种因素导致的误译现象,并对其进行归类和分析,可以为译者提高翻译水平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