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篇
  免费   2篇
管理学   3篇
人才学   3篇
人口学   1篇
丛书文集   2篇
综合类   16篇
社会学   3篇
统计学   1篇
  2024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06 毫秒
21.
从制度安排与设计的层面看,尽管法律具有一定的前瞻性,但主要是对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的经验性反映,地方立法则是对地方经验的概括。客观上,各地方现实情况差异明显;主观上,决策者对立法效益的判断、对正义价值的理解和对地方特色的认识不同,必然导致地方立法差异显著,反映出地方立法目标的不同诉求。从一定意义上说,多样化的地方立法表现出的地方差异性,是文化与生活方式多元化形势下克服法制统一伴生的不周延性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22.
李军  徐岚 《金陵瞭望》2005,(6):30-31
21世纪是一个信息化时代,网络教育作为一种新型的教育实现形式,能够迅速扩充教育容量,满足人才培养的大量需求,在职业教育培训中逐渐走向主流,成为当代职业教育的亮点。我们对远程教育网络在国税系统内外的实际运用情况进行调研分析,并结合南京市国税系统工作实际,提出必须加快建设税务远程教育网络,促进大教育、大培训的人才培养格局,为税务现代化建设提供强大支撑。  相似文献   
23.
"译者中心"论是生态翻译学的重要论点之一,同时也受到了很多质疑。其实,诸多质疑的根源是对生态翻译学中译者主体性的限制因素认识不够。笔者认为,在生态翻译学视域下,翻译生态理性中的"翻译伦理"几大原则对译者的"事前预防"作用以及"适者生存"对译者的"事后追惩"作用都是对译者有效的限制,也是"译者中心"论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24.
尽管当今社会对既懂专业又懂翻译的人才需求量相当大,但是由于各种原因非英语专业的翻译教学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文章基于显性教学和隐性教学的理论和实践,提出大学英语课程可以结合显性和隐性教学的优势开展翻译教学,显性和隐性教学的整合可以使非英语专业学生的翻译能力得到更好的发展。  相似文献   
25.
高校社团在提高高校教育水平,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上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本文以此为出发点,探讨了高校党建工作的现状,需要把握的两个基本问题,以及高校学生社团开展党建工作的举措。  相似文献   
26.
徐岚 《职业》2012,(5):164-166
在一次通过创意卖场活动使学生感悟体现个人价值元素为教学目标的公开课中,课堂教学设计采用了行为导向法,以学生为主体,给予学生畅所欲言的空间,再结合老师的引导,师生共同探讨,充分体现个人价值要素。伴随着轻松的音乐,课堂展示了创意卖场活动图  相似文献   
27.
就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高校经管类专业“生产实习难、收效低”这一普遍性的问题作一探讨,结合当前提高大学生素质与创新能力培养和就业改革等新趋势,提出“以集中实习为主、分散实习为辅”的多模式实习方案,并对这一方案的理论依据、实施程序以及保障举措加以阐述,以求生产实习质量有所上升。  相似文献   
28.
全面抗日战争爆发前,中国是个贫油国家,汽油的需求几乎全部依赖进口。全面抗日战争爆发后,中国动力燃料问题立即凸显出来。国民政府在采取外国进口、发掘新油矿、制造汽油替代品等措施保障汽油供给的同时,也转换解决路径制造新型汽车以适应中国现有的普通油料。中国汽车制造公司积极响应国民政府号召,在德制柴油汽车的基础上,着手研制桐油车、桐油引擎及其零部件。1940年2月,中国汽车制造公司研制桐油引擎成功,同年11月起开始批量生产桐油车。桐油车、桐油引擎及其零部件供给国民政府军政部交通司各战区交通处、财政部、盐务总局、资委会、运务处、重庆市公共汽车管理处等军事交通机关使用。不可否认,在原料匮乏、借贷经营等因素影响下,桐油车在战时发挥的作用极为有限,甚至远无法与使用酒精的汽车相比较。不过,可以肯定的是,桐油车研制及使用,一改之前一直强调的“燃料-汽车”思路为“汽车-燃料”路径,既在前方国防抗战及后方交通运输中发挥了一定的作用,也在中国汽车工业发展历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相似文献   
29.
随着“非升即走”成为我国高等学校教师聘任的主流制度,高校教师的权益保障问题在人事制度改革和相关立法中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日益凸显。结合理论研究和司法实践来看,我国高校教师面临的权益保障困境主要表现为“学术青椒”的尴尬:在“非升即走”聘用合同签订前,高校教师的法律身份模糊;在签订合同时,高校教师的主体性尤其是平等参与权缺失;在履行合同中,高校教师权利救济渠道不畅。这些问题的主要原因在于“学术锦标赛”的异化:高校人事管理的相关法律内容模糊、高校办学自主权边界不清和“非升即走”制度的价值偏离。破解“非升即走”制度下高校教师权益保障的现实困境的关键在于学术生态的优化:国家层面应明确“非升即走”聘用合同是“具有行政要素的劳动合同”的法律属性,重构高校教师“兼具公权与私权性质的特殊劳动者”的法律身份,完善高校教师聘任的相关法律体系;高校层面应重塑“非升即走”的制度价值,充分发挥制度的激励和促进作用,完善“非升即走”制度内容及配套措施,健全教师权益保障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