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篇
  免费   1篇
管理学   3篇
劳动科学   1篇
民族学   1篇
丛书文集   8篇
理论方法论   2篇
综合类   10篇
社会学   5篇
  2023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徐建新 《日本学刊》2001,(4):124-136
一、身份等级与阶级在分析日本早期社会的社会结构时 ,等级和等级制的研究是一个重要的视角。日本学界将社会结构中的等级制称为“身分制” (中文译作身份制 )。在日本 ,社会等级是由一群具有同样身份的人构成的 ,因此 ,身份即是等级 ,或者称之为身份等级。所谓身份等级 ,主要是指人们在一个社会中的法律地位、政治地位、社会地位上的权利等差。阶级与身份等级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前者属于经济的范畴 ,后者属于社会的、政治的范畴。具体说 ,在阶级社会中 ,身份等级是指每个阶级的特殊的法律地位、政治地位和社会地位 ,身份等级和阶级的本质都…  相似文献   
22.
营销创新对中小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是中小企业适应经济全球化竞争的需要 ,企业应在营销理念、营销组织、市场和产品等方面不断创新 ,才能使中小企业在经济全球化的激烈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相似文献   
23.
老舍作为中国现代文学史上著名的少数民族作家之一,在他的许多作品中都表现出强烈的民族意识,文学创作中伴随着不断深化的文化反思,表达着对民族命运的关注和忧虑。文章从老舍早期民族意识的形成到他作品中隐式满族文学再到明确反映满族人在清末时的全景式生活的作品《正红旗下》的创作这一过程中,总结出老舍的民族意识不仅仅具有鲜明的满族文化特质,而且他最终超越了族群意识,表达了内主团结、外抗强敌的时代主题,洋溢着强烈的中华民族意识。  相似文献   
24.
日本国家起源的过程出现比较晚,距今只有大约2000年的历史,如果从农耕社会的出现开始算,也只能追溯到距今2400年前。  相似文献   
25.
<正> 督查工作是一种领导行为,也是办公室系统的重要工作内容。实践中,需要督查的工作千头万绪,如何才能做到责任明确,疏而不漏,笔者以为,分类督查法能够有效地做到这一点。 一、分类督查法的内涵 所谓分类督查法不言而喻就是将需督查的事项按一定标准予以分类,然后分别明确督查责任人去落实的一种工作方法。分类标准不一而足,可以根据本单位实际自行确定,常见的有以下几种:一是根据督查事  相似文献   
26.
普通高校土木工程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普通高等学校土木工程专业,从师资队伍建设、课程体系设置、工程意识和应用能力的培养、加强实践教学环节等方面进行了分析论述,以期探索科学、合理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对普通高校土木工程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7.
论城市雨水资源化的发展现状与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水资源短缺已成为城市发展的主要障碍,雨水资源化将成为解决水资源危机的重要手段和措施。政府作为公共事业的管理者,应利用行政优势,在政策的制定和引导、鼓励雨水市场形成及搭建雨水市场平台等方面促进城市雨水资源化。着重讨论了政府在城市雨水资源化过程中政策、法规、标准制定和雨水市场形成等方面的对策。  相似文献   
28.
目的:探讨脑沟间入路显微镜下脑内血肿清除术的手术方法、术中所见、预后.方法:对140例脑出血病人进行脑沟间入路显微镜下脑内血肿清除术.结果:术后功能恢复采用了日常生活能力分级法(ADL).I级13例,II级44例,III级52例,IV级10例,V级3例,死亡18例.结论:该术式减少死亡率,提高治愈率.  相似文献   
29.
从整体性的艺术认知观、功能性的艺术欣赏观、形象性的艺术表现观、变易性的艺术审美观等四个方面探讨了<周易>象数思维对中国传统绘画艺术的影响,揭示了<周易>象数思维与中国传统绘画艺术的内在联系.  相似文献   
30.
两宋时期是孔子地位跌荡起伏、重构发展的一个重要阶段。历经唐末五代丧乱后,在宋初社会的普遍认知中,儒家面临崩坏边缘,作为儒门先圣的孔子,其社会地位也伴随儒学地位的低落而跌落。与此同时,则是世俗认知中佛学及其人物地位的不断上升。南宋时,孔子地位持续跌落,后者地位远超前者。在宋代社会生活中,许多供奉孔子的建筑年久失修、祭拜孔子的仪式常年荒废,在书画、雕塑等艺术作品中,孔子地位也受到道释人物形象的挑战,甚至有优伶以孔子为戏。无论是孔子的无形思想,还是孔子的有形塑像,都面临失去原有凭依与地位的困境。为重树孔子地位及儒学权威,宋代士大夫不懈努力,如王安石儒学创新高度和地位超迈先贤,可与孔孟比高低;二程发挥孔孟绝学创立"洛学",经后续传播演进,至南宋朱熹集大成,形成新的儒学即"理学"思想体系,其贡献等同孔子;宋儒也利用书院及州县学极力抬高孔子地位,同佛、道争夺生存空间。南宋理宗正式将"理学"升至官学正统地位,同时也热衷于佛教,此为儒佛认知转变之重要导向,许多士人也倾向于儒佛并重,三教并尊。此后,长期以来儒佛发展偏失的趋势发生重大变化,儒佛地位得以重新调整和建构,二者走向均衡发展趋势。孔子地位又有所上升,也再次为后世孔子及其学说奠定了不可动摇的地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