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5篇
  免费   4篇
管理学   3篇
民族学   2篇
丛书文集   30篇
理论方法论   1篇
综合类   42篇
社会学   9篇
统计学   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2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5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41.
被誉为"后现代主义的教父"的让·波德里亚(Jean Baudrillard)在当代西方思潮中地位显赫,影响深远.在他看来,借助现代科技革命,发达资本主义社会步入了-个由"物"所围绕的"丰盛"社会,消费的地位空前上升,成为控制社会生活的主导方面;在消费的过程中,人们不仅消费着物品本身,更消费着物品被赋予的意义.  相似文献   
42.
历史文化名城的城市更新及其文化资源经营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中外各国对历史文化的保护都形成了一系列文件 ,在许多方面都具有很高的共识。然而 ,中国历史文化以及历史街区的城市更新和历史文化保护普遍面临着几大突出矛盾 ,政府财力有限、城市中心地价昂贵导致更新费用高昂以及城市自身强大的集聚力是几个主要的难题。探求适当的城市文化资源经营战略是解决上述难题的重要途径。本文以上海新天地和苏州观前玄妙观地区成功的城市更新和历史文化保护为例 ,提出了以城市经营实现城市更新和历史文化保护双重目标的基本原则  相似文献   
43.
我国现行《劳动合同法》在《劳动法》基础上对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制度的适用范围作了一定程度的扩展,有效实现了《劳动法》第一层的立法目的,即保护劳动者合法权益,但第二、第三层立法目的尚难兼顾和实现。为促进小企业健康发展,有必要在一定程度上缩小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制度的适用范围,并辅以相关的配套制度。  相似文献   
44.
我国城市化战略的评估和调整方向徐琴一.对我国现行城市化战略的评价80年代以来,我国一直贯彻“严格控制大城市、合理发展中等城市、积极发展小城镇”的城市化战略。这一战略的提出有其特殊的历史背景。在整个60、70年代,国家的政治处于混乱的状态,经济面临崩溃...  相似文献   
45.
实现人口、经济、土地(P-E-L)的协调利用,对于促进地区发展和环境保护具有重要意义.文章通过引入耦合协调度模型,对全国333个地级行政单位和4个直辖市的人口、经济、土地耦合协调度进行测算,尝试揭示协调度空间差异性显著的原因和驱动力.结果表明:(1)在人口资源、区域经济水平、地理资源等多重因素制约下,我国“P-E-L”耦合协调度整体水平很低.(2)耦合协调度空间集聚效应明显.(3)高值和低值集聚群内行政单元的面积差异不显著,但行政区划形状的几何离散度差异明显.  相似文献   
46.
认为在新时代,政治建设是党的建设总体布局中先之又先、 重中又重的内容.厘清其来龙去脉,是整体把握和顺利推进党政治建设的客观必然.党的政治建设在马克思主义关于政党政治建设理论的指引下、 在中华优秀传统政治文化积淀的底蕴上、 在中国百年来翻天覆地发展变革的实践中,走过了一个世纪的光辉历程.其聚焦着战略定位、 时代主题、 实践方式三个维度,演绎出了百年大党政治建设的壮丽图景.未来,党的政治建设还需在杜绝空心化、 完善制度化、 适应信息化和破除内卷化上继续奋力前行.  相似文献   
47.
群众路线在中国共产党守初心担使命的奋斗史上占据着至关重要的地位。其既筑牢了中国共产党长期执政的坚实根基,又不断满足着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期待,是党的政治优势和优良传统。中国共产党在贯彻群众路线的长期实践中,积累了相当丰富的历史经验,即以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群众观为基础,以实现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为核心,以不断创新群众路线的贯彻方式为关键,以积极加强群众路线的制度建设为保障。当前,中国共产党还需在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和谐共生党群观的入心化行,发挥“关键少数”在践行群众路线中的表率作用,积极适应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走好网上群众路线,健全践行相应的制度机制,以及确保群众路线常态长效这四个维度上狠下功夫。  相似文献   
48.
波德里亚对技术社会的后现代主义批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具有世界影响的后现代主义领军人物,波德里亚对现代技术社会进行了深刻的和富有特征的批判。其批判性的成果主要针对三个方面来展开,即现代技术本身的性质、技术社会与消费主义的内在联系以及现代技术的本质在大众媒体中的完成。这三个方面的批判性分析在一定的意义上汲取了马克思学说的灵感,并承继着法兰克福学派社会批判理论的传统,但其基本性质乃是后现代主义的。因此,从马克思主义的观点看,虽然波德里亚对现代技术社会的批判是深刻的和切中肯綮的,但却包含着明显的理论局限性他的批判从根本上来说缺乏一种积极的、建设性的基础,从而使这一批判最终归于疏阔散宕。  相似文献   
49.
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以下简称《手稿》)中创造性地提出了"对象性的活动"原则,既是对费尔巴哈"对象性直观"的超越,也是对近代理性形而上学的颠覆,从而开启了在存在论基础上的哲学革命。"对象性的活动"原则开启了一条使"现实的人"通往"活生生的生活世界"的新的道路,使人与自然界、人与人的关系在存在论的基础上获得重新解读。  相似文献   
50.
环境保护、拯救地球在当代已被列为世界性问题的榜首。全球性生态危机是人类进入工业社会后的产物,具有一定的历史必然性。环境保护的实质是把握当代科技-经济框架中人与环境的交往机制。海德格尔提出,人从事现代科技,在经济框架下与自然界打交道,本质上是出于人的历史命运。如何评价现有的技术-经济体系已上升为环境时代关键性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