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8篇
  免费   3篇
民族学   15篇
丛书文集   12篇
综合类   34篇
  2023年   3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2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3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21.
中国式现代化背景下的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离不开不同历史时期中华民族共同体形成与发展。元朝作为中国历史上统一多民族王朝的历史建设经验尤其值得借鉴。以元朝开国皇帝忽必烈与帝师八思巴的先辈“凉州会谈”为背景,以建元前的六盘山会晤为开端,分析他们作为帝王和帝师以临洮为驻地对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的历史贡献。具体贡献表现在:选择临洮作为长期驻会之地是经过凉州和六盘山的比较后确定的管控中国西部疆土的战略远见;以临洮为参照促进甘肃行省的设置、细化及与周边行省的连接;以临洮为枢纽细化青藏高原嵌入元朝版图的方式方法;以临洮为中心促进文化互鉴、民族交融与维护元朝大一统。以上贡献为我们今天在实现中国式现代化过程中建设中华民族共同体提供的借鉴有: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基础建设,离不开中国内部不同生态区域的地理枢纽和节点的连接,离不开国家治理体系基层化和精细化,离不开不同区域、职业、民族在大一统背景下的迁徙、交流、融合,离不开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为代表的文化书写符号的建设与普及,离不开文化互鉴过程中包含的共有价值观。  相似文献   
22.
论民族意识对民族关系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在讨论民族意识、民族认同意识的概念基础上,重点分析了民族认同意识对民族关系的正负面影响。认为民族认同意识的积极作用可以促进民族凝聚力的增强和民族关系的健康发展,民族认同意识的消极作用则会阻碍民族关系的正常发展。因此必须将民族认同意识维持在一个合理的“度”内。所谓“度”,就是民族认同意识的积极作用与消极作用的分界线。要维持这个度,首先必须将民族认同意识过分强烈的民族成员与民族认同意识一般的民族成员分别开来:其次,确定这种过分强烈的民族认同意识对本民族或本国家是否产生负面影响;再次,逐步消除对本民族和本国家产生负面影响的民族认同意识;最后,国家范围内民族平等团结氛围的营造。  相似文献   
23.
中华文明之所以具有包容性,不仅是中华文明不同生态文化区域互相依存的客观结果,也是创造中华文明的中华儿女长期交往交流交融的结果,更是近代以来被动或主动与世界对接中体现出的中华文明的突出特性。中华文明的包容性主要体现在资源多元互补、经济互相支撑、社会流动互嵌、文化交融互鉴、政治统一团结、外交宽厚合作等方面。在建设中国式现代化的今天,要充分发挥和传播中华文明的包容性,即对内,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以包容性为前提,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对外,通过与周边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继续以包容性为原则深化各方面交流合作,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创造和平交流的国际环境。  相似文献   
24.
元朝对日本的东征及其失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元朝五次遣使日本,二次东征日本,均遭失败。日本特殊的地理位置和海洋性气候是元朝惨败的客观因素;元朝军队作战部署失当、人民存在厌战心理、元朝对日本东征的非正义性则成为元朝东征日本失败的主观因素  相似文献   
25.
塞尔柱人自10世纪中期开始向河中地区迁徙,一个世纪后逐渐 迁徙于中亚、中东及西亚.本文认为塞尔柱人迁徙的原因有:南部阿拉伯帝国的阿拔斯王朝的分裂;阿拔斯王朝后期突厥军事力量的兴起;河中、呼罗珊及伊拉克地带的富饶;不断增长的人口;塞尔柱人与乌古斯叶护之间的宗教及权力矛盾.  相似文献   
26.
女性公共安全空间是边远地区妇女社会化程度较低时走出家门、实现自我发展的桥梁或中转站.本文从中国甘肃临夏穆斯林与非穆斯林妇女活动中心、新疆喀什维吾尔族妇女各种民间劳动与互助组织、甘肃兰州多民族妇女锅庄舞队等3个个案入手,分析女性公共安全空间在边远地区妇女自我发展过程中的重要功能与影响.  相似文献   
27.
本文在界定"情感"及"田野中情感"概念的基础上,论述了田野中的情感所包括的内容及表现形式,分析了田野中情感的功能及影响.  相似文献   
28.
学界虽对回族女性观有所论述,但对回族女性观变迁缓慢之成因很少论及。笔者试图从女性主义人类学视角出发,以笔者在临夏回族自制州的田野调查资料为基础,总结中国情境下的回族女性观的内容,然后对女性观变迁缓慢的原因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29.
藏族宗教人士衮噶嘉勒赞在清末光绪年间为维护新疆北疆的政治统一、社会稳定和民族团结作出了突出贡献。  相似文献   
30.
关于民族心理学研究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6  
徐黎丽 《民族研究》2002,(6):95-103
本文从三个方面评述了中国民族心理学研究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发展前景。文章认为 ,我国民族学界在宏观研究民族心理方面、心理学界在微观研究民族心理方面均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但在民族心理学研究的定位、内容、方法方面仍存在缺陷。今后 ,民族学界和心理学界联合研究民族心理势在必行 ,个体民族心理研究将进一步发展 ,民族心理学理论将日益完善 ,民族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将向多元化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