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7篇
  免费   2篇
管理学   2篇
民族学   51篇
丛书文集   8篇
理论方法论   2篇
综合类   34篇
统计学   2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4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81.
<正> 生产力的定义、要素等问题,学术界讨论了很长时间。但许多问题至今没有取得—致的意见。本文试就这个题目也谈一点粗浅的认识,以求教于学术界。  相似文献   
82.
西藏自治区档案馆馆藏藏文档案中不乏甘丹颇章时期的水灾档案文书,通过对这些藏文档案文书的解读研究,我们可以了解西藏水灾地理分布、诱发因素、时空分布等情况。此外,从噶厦与地方官员之间的有关水灾文书往来,可以看出甘丹颇章时期公文文种的范式、内容等,以此还可以管窥当时西藏行政公文运作方式。文章从西藏甘丹颜章时期的水灾档案中选取5件档案,采用文献考证、文本解读和内容解析等方法对档案原件进行内外延研究。通过档案学和历史学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对不同地区的灾情及应对策略进行分析研究,试图归纳水灾发生的因素、地理和时空分布特征,并以此概括18世纪90年代以来甘丹颇章政权采取赈灾措施的适应性,并进行水灾档案的分类解读。同时选用不同文种的档案,可以更好地归纳三大文种的拟制眷写与工作机制,从而折射出甘丹颇章时期地方行政体制的演化过程。  相似文献   
83.
本文以藏传佛教的格绒供奉为切入点,从两个方面讨论中心寺院与边缘社会间的关系.其一是作为文化符号的“格绒供奉表”的形成,其二是寺院对中心寺院体制结构的模仿.说明虽然藏传佛教寺院的经济支柱发生了巨大变化,但藏区传统的民众一寺院一活佛体制并未被动摇.  相似文献   
84.
由五位藏族青年作家连袂编著的我国第一部全景展示藏族历史的鸿篇巨制《藏域春秋》,以大气磅礴的写作手法,丰富深厚的写作底蕴、意境悠远的神秘色彩展现了从创世纪至今的藏族宗教、政治、经济、文化、生活及风俗,演绎出雪域人民源远流长的精神内涵和生命状态,以及他们血与火的奋斗史。该书长达60万言,由青海人民出版社分上下两册出版后,在读书界引起强烈反响,被认为是目前出版的藏族题材作品中的扛鼎之作。经作者授权,本刊现作部分转载,以飨读者。有删节,副标题为编者所加。  相似文献   
85.
西部民族牧区城镇化道路不同于其他地区,不能简单地从经济效益来评价其成本收益。由于西部民族牧区生态地位的特殊性、民族关系的复杂性、少数民族文化的多样性、人稀地广等特点,它的城镇化问题解决起来,投入大、困难多、时间紧,更具复杂性,仅从经济效益来看,城镇化效益也许不如其他地区。但如果从牧区现代化建设、可持续发展以及少数民族地区和谐社会的构建等多角度评价其城镇化投入所取得的效益,其城镇化有益于提高整个牧区的社会发展指数和牧民的国民幸福指数。因此,从民族牧区的长远发展和现实情况来看,民族牧区实现现代化、可持续发展以及牧区和谐社会的构建都需要以牧区城镇化建设为依托。  相似文献   
86.
每一个古代民族对世界万物的认识,对社会的认识构成了该民族的原始文明。果洛藏族人对山川水源、地下矿藏、水中鱼类乃至旷野中的野生动物持有万物有灵思想。在他们的意识里,自然界的山、水、草木都笼罩着一种神圣的面纱,因而对周围环境和动植物存在广泛的禁忌行为,这一些神圣观念源自青藏高原生态基础上原生的自然崇拜,是以原始宗教观念形态表现出来的集体表象。  相似文献   
87.
民族地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与民族关系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民族关系的核心问题———民族利益、民族权利、民族发展来看,由于民族地区与东部地区在经济文化上的差距在逐步加大,我国民族"事实上不平等"的趋势还在加剧。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正是要从民族关系问题的核心入手,缩小西部少数民族与东部地区存在着的经济发展差距、人类发展差距和知识发展差距。另一方面,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过程中,民族之间必然会逐步加强经济文化交流,促进多元文化的融合,切实改变民族关系,消除民族间因为文化差异不同所造成的偏见和歧视。而民族关系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又是一种互动关系,民族关系从地位、本质、功能以及有利于多元文化融合发挥其文化功能的角度来看,又将会起到反作用,以促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  相似文献   
88.
甘肃民族地区的矿产资源、农业资源、水利资源、旅游资源等物质技术基础相当雄厚,但至今还未得到充分开发。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对甘肃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借西部大开发东风,从实际出发,制定甘肃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战略是当前需要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89.
才让 《中国藏学》2020,(1):119-129
文章选取15世纪萨迦派代表性人物的传记,包括桑杰贝、班钦·释迦却丹、绒敦·释迦坚赞、俄尔钦·贡噶桑波、古格班智达扎巴坚赞、贡噶南杰、果沃热绛·索南僧格、达仓译师等著名萨迦派大师,介绍各传的作者、成书年代、资料来源、主要内容、版本等。这些传记反映了萨迦派各支系的兴起及萨迦派在15世纪的中兴历史,是研究萨迦派历史的重要文献。所收传记之顺序按人物生活年代编排。  相似文献   
90.
当前知识经济已经进入人类文明发展的历史进程,科技进步成为经济发展的决定性因素,科学技术实力成为衡量国家综合国力强弱的重要标志。长期在科研机构工作的经历,使我们深知科学技术在推动社会进步中所发挥的决定性作用,体会出科技力量的强弱是如何与一个民族或国家的兴衰息息相关的。科学技术不进步,生产力不发展,我们在国际上的地位就得不到保证,更得不到人家的尊重。所以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关键是实践。面对世界正在发生的深刻的新科技革命,我们必须抓住那些对我国经济、科技、国防和社会发展具有战略性、基础性、关键性作用的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