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1篇
  免费   1篇
管理学   4篇
民族学   4篇
人才学   1篇
丛书文集   3篇
理论方法论   9篇
综合类   20篇
社会学   11篇
  2018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2篇
  196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1.
1.对于过去失败或未做的事情不要有内疚感。 2.提醒自己为重要的事情留出时间。  相似文献   
12.
政府职能扩大意味着纳税人要为行政部门提供的公共服务缴纳更多的税款——同时要求更多回报。为了满足这些期望,公共部门本身必须改革。  相似文献   
13.
历史经验告诉我们,一些著名科学家参与了非常不道德的研究。因此,科学研究不能只讲目的而不择手段。  相似文献   
14.
基于江西省2011年325户稻农和2007年307户同一稻农两年各水稻种植季节内水稻种植8个生产环节的要素投入和要素来源微观数据,实证分析水稻生产环节外包决策,研究发现:不同特征的水稻生产环节间的外包程度有很大差别;不同种植规模的稻农在水稻生产外包的环节上也存在差别;分析稻农水稻生产环节外包决策问题,应在季节层面而非加总的农户层面进行探索。Mvprobit模型的回归结果表明,稻农水稻生产各个环节的外包决策是相关的;对于不同特征的水稻生产环节,影响其外包的因素存在差别。总体而言,增加非农就业机会、提高非农收入水平,以及降低外包价格,均有助于外包比例的提高。  相似文献   
15.
在这个物欲主义社会,人们都患上了“物欲症”将“美好生活”等每同于“物质生活”。过度消费就像流行感冒是一种具有高度传染的病毒,带动社会的购物风潮,这种行为,往往威胁人们的钱包、家庭与自然环境。  相似文献   
16.
常识     
在以下的篇幅中,我只谈些简单的事实、普通的观点和常识。除了希望大家能抛开偏见和成见,让理智和情感自行决定之外,没有其他什么要先向读者交待的。只希望他具备人真实的品质,确切地说,不要失去人的本质,胸襟宽阔有气度,能够眼光长远。  相似文献   
17.
给公司增补道德标准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在20世纪50年代,公司的道德方案就像蜂鸟一样难得见到,而且似乎十分脆弱,难以存在。现在,这些罕见的珍品却显示了它们顽强的生命力,逐步茂盛起来,从它们在欧洲的和美国的发源地扩展到  相似文献   
18.
以云南地区的多元和多样性表现为例探讨现代中国多民族国家的策略和历史境遇。通过梳理中国历史上民族国家策略的历史进程,发现中国近现代历史中国民党和共产党在民族国家策略上的差异,以及现代中国“民族”识别的出现,是中国深远的历史情境中的一个必然结果,亦是中国共产党建立现代国家与各民族达成共识的基本路径。  相似文献   
19.
平等何时变得重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基于平等概念自身的反对不平等的理由是平均主义的,即差距本身就可以构成反对这种差距的理由。平均主义理由有两个必不可少的特征,即比较性和利益水准的不确定性。平均主义的理由是多样的,它们至少包括人道主义的理由,反对社会歧视的理由,反对他人控制的理由,保证政治、经济制度公平性的理由,要求利益平等的理由。要想真正实现机会平等和政治平等的要求,经济分配就需要尽可能地接近结果平等。平等变得重要的一个首要条件是存在着一个对利益平等要求负责的政府机构。在某些情况下,平等似乎有争议,但分歧实际上并不是关于平等的价值或重要性,而是关于政府恰当的责任。  相似文献   
20.
中国民族识别,是20世纪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后,所开展的一场国家重大工程.它奠定了今天我们所看到的“56个民族的模式”,以及每个人的民族身份.那么民族识别是如何开展,并最终形成了中国的“56个民族的模式”的,作者在多年所收集资料的基础上,以云南省这一民族最多样化,民族问题最复杂的地区为例,对当时的民族识别过程进行了动态的再现.展示了现代中国民族识别的过程和路径,揭示了现代中国民族识别在中华人民共和国立国之本上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