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9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管理学   9篇
丛书文集   18篇
理论方法论   2篇
综合类   31篇
社会学   10篇
统计学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62.
文脉视角下的区域旅游产业可持续发展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脉是区域旅游产业保持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质量因子,是区域文化的精髓,旅游地的灵魂.文脉对于旅游主题的确定、旅游产品的开发、旅游市场的定位、旅游目的地营销策略的制定和旅游地开发时序有着巨大的影响和制约.因此,准确把握区域文脉,打造旅游地及其产品,并以文脉展示为核心制定和实施旅游产业经营战略,是旅游经济活动的关键.  相似文献   
63.
把增强 《学术界》2012,(8):236-242,263
《文化、权力与国家》系杜赞奇的经典之作.该书之所以能引起广大读者关注成为经典,主要有三方面因由:一是所运用资料的主体与多元并存;二是对所提理论与观点的凝练表达及与他人理论与观点的交流和争锋;三是对农村问题的深刻体悟具有较强的现实性.在该书中,杜赞奇独具特色地建构了“权力的文化网络”这一理论,而且杜氏的概念建构并非自话自说,而是融会了解构分析和后现代主义的合理成分,吸收了西方学术界有关文化研究的思想结晶,并有着超越现代化思想狭隘之处的理论动机.此外,杜氏的研究给我们理解中国革命何以发生并取得成功提供了一个全新的审视视角.然而,对于中国革命,杜氏仅仅是将之作为探讨国家政权内卷化时的“附属品”而一笔带过,并无深入的实证分析.由此着眼,摆脱传统制约,从杜氏的思维方式入手来探讨中国革命何以发生并取得成功是突破中国革命传统研究范式的重要路径.  相似文献   
64.
65.
1999年以来,特别是以纪念李大钊诞辰110周年为契机,学术界陆续推出了一批有关李大钊研究的具有较高学术水准的资料、专著以及论文。本文对《李大钊文集》、《李大钊全集》、《李大钊与中国现代学术》、《李大钊哲学研究》等资料与著作进行了实事求是的评价,并从七个方面对李大钊研究方面卓有见地的论文进行了分析,认为,近些年来李大钊研究所取得的成绩非常明显,但也存在一些不足。  相似文献   
66.
1937年,卢沟桥事变爆发后,随着抗日战争局势的变化,为了适应抗日战争形势的需要,使各战区邮政能够互相畅通,在中华邮政协助抗日的前提下,为了更有效地保证国统区与根据地之间的信息畅通,更好地合作抗日,中国共产党首先提出国共两区正式通邮的号召.晋绥边区为切实贯彻通邮号召精神,采取了一系列有力措施,保障了国共两化信息畅通,为更好地合作抗日做出了贡献.  相似文献   
67.
智联招聘  把冉 《职业》2007,(7):52-53
每日与职场人士相伴的办公桌,既属于办公室的公共空间,又不可避免地打上了个人风格的烙印.近日,智联招聘的职场人办公桌调查显示,超过半数人都认为办公桌能够体现一个人的做事风格,近六成人认为办公桌的整洁程度会影响自己在老板心中的形象.  相似文献   
68.
一在考察我国农村居民超前消费态势时,美国著名经济学家杜森贝利的相对收入假说对我们是一个有益的启示。长期以来,杜森贝利的研究在西方经济学界并不被受到重视,源于其分析的社会学色彩,许多主流经学家恪守经济学研究中的精密性与数理性,这是杜氏学说被冷落的主要原因,半尔顿·弗里德曼认为它只是持久收入假说的一个特例而已。但恰恰被大多数经济学家不以为然的关于消费社会性的分析,正是杜氏对消费理论作出贡献的地方,考察致力于赶超发达国家与进行经济改革与经济发展的发展中国家的消费特点,尤其是对我国农村居民消费特点的社会学与经济学分析表明,杜氏的研究可谓一语中的。  相似文献   
69.
把增强 《河北学刊》2006,26(2):179-181
本组专题讨论继续从不同角度对河北人文精神进行了深入探讨。朱文通、梁文认为,新河北人文精神既是和谐河北建设的强大精神动力和精神资源,又是和谐河北建设的目标要求,应立足于河北实际,着眼于河北未来,把握好河北发展的内在规律,符合河北全体人民的意愿和省委、省政府的战略意图。魏建震认为,几千年的河北历史铸就了河北的人文精神,逐步升华成大气坦诚、重信守义的精神,形成了河北人文情结。把增强认为,新时代河北人文精神是河北现代化建设和河北长远发展的不竭动力源泉,河北要想取得更大成就就必须高度重视弘扬与培育河北人文精神。梁跃民认为,贯通"人"和"文"是推进河北人文精神建设的关键。王小梅对传统河北人文精神的缺失及其对社会发展的不良影响进行了探讨,并对现代河北人文精神的重构提出了自己的见解。王文录、王立源通过对浙江、江苏、山东等省人文精神与河北人文精神的比较,为进一步丰富和完善河北人文精神提供了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70.
改革开放以来,旅游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愈发凸显,与之相应的旅游经济学研究也呈现愈加繁荣的态势。当前,旅游经济学研究队伍不断壮大,成果数量快速增长,研究范式更加规范,但在理论框架的原创建构、逻辑范式的主流认同、创新实践的理论升华等方面还存在诸多不足,制约了旅游经济学研究的深入推进和知识溢出。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新时代新征程的中心任务是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新时代旅游经济高质量发展必然会为中国式现代化贡献更大力量,也为旅游经济研究提出了新问题、新目标和新要求。在新发展阶段下,如何建立既契合主流经济学学科范式,又兼具中国特色的旅游经济学研究框架?如何做出既有旅游经济研究独特性,又能反向知识溢出的研究?如何在创新实践中提炼新理论和新思想?解决好这些问题将会极大推动旅游经济学研究迈上新台阶,取得突破式创新。基于这种判断,《旅游论坛》编辑部发起主题为“新时代旅游经济学研究”的专题学者对话活动,邀请了6位长期从事旅游经济相关研究的学者,结合其自身教学和科研经历,分享他们关于旅游经济学理论框架、逻辑范式与创新实践的思考。有两点需要说明的是:其一,参与本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