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05篇
  免费   42篇
  国内免费   7篇
管理学   73篇
劳动科学   16篇
民族学   14篇
人才学   19篇
人口学   4篇
丛书文集   127篇
理论方法论   14篇
综合类   247篇
社会学   33篇
统计学   7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24篇
  2022年   18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14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17篇
  2014年   65篇
  2013年   34篇
  2012年   29篇
  2011年   33篇
  2010年   27篇
  2009年   29篇
  2008年   19篇
  2007年   29篇
  2006年   25篇
  2005年   16篇
  2004年   18篇
  2003年   15篇
  2002年   24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2篇
  1975年   1篇
  197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5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51.
习近平法治思想作为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法治理论、21世纪马克思主义法治理论,是新时代推进全面依法治国的指导思想和行动指南。习近平法治思想的创建,对于明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的政治方向、丰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体系和规定新时代法治中国建设具有重大的政治意义、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对于习近平法治思想的理论要义解读,可从其坚持党的领导、追求公平正义、建设法治中国、全面系统的内容体系、法律实施等方面把握其前提基础、价值追求、总体目标、框架结构和突破口;另从建设高素质法治工作队伍、抓住领导干部这个“关键少数”和发挥道德的教化作用等方面提出了推动全面依法治国的保障条件。开展习近平法治思想的科学解读阐释工作,有利于推动全面依法治国的顺利进行,为实现中国式现代化提供高质量的法治保障。  相似文献   
552.
553.
“寂”作为东方哲学与美学中一个极具代表性的范畴,在中国和日本文化中都有重要意涵。日常语境中,中文与日文汉字均以“寂”表示寂寥、寂寞、孤寂等义。从哲学层面考察,中国哲学话语中的“寂“多表现本体义或描述本体之状态;而在日本思想的语境中,“寂”则多为一种审美之境——既是一种雅致、闲适的意趣,又具有虚、淡、幽、古等审美意境,是排遣人心与人情参与而呈现的物的本然之姿。究其缘由,中国文化在人与自然关系中较早确立了人的主体性,人为天地万物之心;而与此相对,日本则产生了以神道为代表的泛神信仰,将人融寄于万物的自然神性中,而非重视道德的振扬与修养。于是导致了“寂”这一中日共用的哲学词汇具有了截然不同的向度。  相似文献   
554.
乡村规划是乡村振兴的第一步,新时代乡村振兴必须包含乡村文化的振兴。乡村规划所考量的文化现象侧重于宏观性,可从文化样态、文化消费、文化氛围三个向度切入。规划中的文化布局是一种策略性的方案,应做到强化乡村规划理念,注重乡村“传统农耕文化”有效传承;有机融合多元文化价值,促进乡村文化的现代化转型;营造健康文化消费环境,促进乡村居民自主文化消费;打造特色文化品牌,吸引外来居民旅游文化消费;做好“微”改造, 积微成著,营造浓郁文化氛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