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94篇
  免费   11篇
  国内免费   3篇
管理学   64篇
民族学   43篇
人才学   5篇
人口学   12篇
丛书文集   67篇
理论方法论   19篇
综合类   320篇
社会学   33篇
统计学   45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22篇
  2014年   77篇
  2013年   46篇
  2012年   37篇
  2011年   40篇
  2010年   41篇
  2009年   28篇
  2008年   18篇
  2007年   31篇
  2006年   33篇
  2005年   19篇
  2004年   15篇
  2003年   17篇
  2002年   19篇
  2001年   16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13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4篇
  1991年   3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1年   1篇
  1975年   1篇
  1965年   3篇
  195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0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61.
动物生理学作为动物相关专业的重要专业基础课,其教学极具有挑战性,需要教师既有理论深度、又有联系实际的例证,需要博学和扎实的功底,从而提高其趣味性而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因此,面对新形势的挑战,经总结多年的教学经验、反复思考和查阅资料,就其在相关专业领域中的地位、教学难度、应用性以及备课和PPT制作方面的认知,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62.
本文运用原型批评和母题研究方法,以"神用自己的或人体之光创造太阳"、"神为照亮世界而初创或保留太阳"、"太阳——阳——热——白天;月亮——阴——冷——黑夜"等三种母题分析了蒙古神话的"太阳——光明"原型,试图揭示其原型的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63.
一、我国在推行外贸代理制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一)外贸代理制的立法明显滞后于外贸代理实践,代理市场无法可依现象严重。我国有关调整代理关系的法律规定主要在《民法通则》中,该法第63条规定:“公民、法人可以通过代理人实施民事法律行为。代理人在代理权限内,以被代理人的名义实施民事法律行为,被代理人对代理人的行为,承担民事责任。”这一规定很显然只调整显名的直接代理关系,而我国现行外贸代理中最主要的是要调整国内有外贸经营权的企业接受国内其他没有外贸经营权的企业的委托,以自己的名义与外商签订合同的间接代理关系。但…  相似文献   
64.
自晚清以来,先进的中国学人开始把译介欧洲学术著作当作开启民智、富国强兵的必由之路。西风东渐,一度成为一种不可阻挡的时代潮流。然而,无庸讳言的是,曾有那么一个时期,严谨的学术研究蜕变为以政治需要为中轴的臆想和武断。改革开放后,学习和借鉴西方文化的思潮再次兴起,但是由于以前过度的思想禁锢和与之相伴随的学术训练的缺乏,对西方文化的研究还处在一种较低的阶段,对当代西方哲学家思想的研究也是如此。在这种情况下,张一兵先生《无调式的辩证想象》出版了。它让我们既惊异又欣喜。  相似文献   
65.
阿尔弗雷德·施密特(Alfred Schmidt,1931-)是法兰克福学派第二代的左翼代表。1931年5月19日,施密特出生于德国首都柏林。1957-1961年间,施密特在法兰克福大学攻读哲学、社会学和历史。1960年,在阿多诺的指导下,他完成了题为《马克思的自然概念》的博士论文。随后执教于法兰克福大学和法兰克福劳动学院。1972年起,任法兰克福学派社会研究所所长。施密特的代表性论著有:《马克思的自然概念》(1960年)、《尼采认识论中的辩证法问题》(1963年)、《康德与黑格尔》(1964年)、《列斐伏尔和现代对马克思的解释》(1966年)、《工业社会的意识形态》(1967年)、《经济学批判的认识论概念》(1968年)、《历史与结构》(1971年)、《论批判理论的思想》(1974年)、《什么是唯物主义》(1975年)、《作为历史哲学的批判理论》(1976年)、《观念与世界意志》(1988年)等。这里的5篇文章,分别从不同角度剖析了《马克思的自然概念》一书的理论得失。张一兵的文章着重探询施密特的方法论,重新考察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与经济学的关系。段方乐的文章揭示了施密特所阐发的马克思的“自然”概念包含着历史唯物主义和旧唯物主义本体论的双重逻辑,张金鹏的文章着力辨识了这种双重逻辑乃是施密特对马克思政治经济学的理解缺失了生产关系这一重要环节所带来的理论后果。颜岩和夏凡的文章则分析了施密特对“唯物主义”的一般理解和施密特对马克思的新唯物主义的特殊理解。希望这一组笔谈的发表,能够引起国内学界对施密特研究的重视,进而促发我们更好地体悟马克思哲学革命的实质。  相似文献   
66.
在《马克思的自然概念》一书中,为了纠正卢卡奇把自然完全消融在社会历史中的唯心主义错误,施密特把马克思的自然概念提升到一个非常重要的位置,认为只有澄清这一概念的独特内涵,才能说明唯物史观和哲学唯物主义的关系,从根本上捍卫马克思的历史唯物主义。然而在《马克思的自然概念》这部著作中,自然概念的逻辑线索并不是首尾一致的,存在着两个“自然”的逻辑线索的重叠与交错,一个是马克思唯物史观意义上的自然,一个是旧唯物主义的自然物质本体论意义上的自然。在施密特大部分的文本中,马克思的话语处于主导地位,而旧唯物主义“纯粹自然”…  相似文献   
67.
中国文化的基本精神博大精深,绵延流长,是中华民族强大的精神支柱。随着网络时代的到来,它面临着绿繁荣芜杂的网络文化的挑战:首先,在网络文化传播上,西方凭借其信息高科技优势大肆推行其文化殖民主义意识形态,构成对第三世界国家民族文化的威胁。其次,网络伦理道德的失范。第三,面对网民低龄化的特征和趋势,加强对正处于初级社会化最后阶段的青年网民的中国文化传统教育势在必行。第四,网络技术和文化发生在中国社会转型的背景下,必然打上“转型期烙印”。面对网络时代的挑战,欲光大中国传统文化,就应在网络文化中的根植是可能的。其理论的可能性来源于中国文化的内在文化。中国文化的基本精神在网络文化所提供的技术支持及网络的传播特性。要把这种可能性变为现实就需要从以下几方面入手:网民的文化传统教育;基本精神在网络中根植的形式;建立网络伦理规范;加强与其他国家民族文化的平等交流,坚持交流中的“拿来主义”;建设并维护本土化的网络文化。  相似文献   
68.
曹禺从自己的审美心理和创作个性出发,选择了莎士比亚的悲剧艺术,并从中得到了美学启悟,创造出了富有个人风格和浓郁的民族风格的人物形象.莎士比亚对曹禺剧作的影响首先体现在塑造人物的美学原则上.本文试图从艺术细节和整体渗透相结合的角度探讨了这种影响.  相似文献   
69.
70.
乐国林  陈春花 《管理学报》2011,(11):1575-1582
鞍山钢铁公司和华为公司的发展和成功模式凝练而成的2部企业宪法分别成为计划经济时代和市场经济时代的经典企业管理纲领,它们根植于中国经济的土壤和中国的管理情境,其成功经验和管理模式具有可参照性、可移植性。结合2个公司的成长轨迹,深入分析企业宪法内容,可以发现其蕴含的3个主要的中国本土管理元素:整体平衡的管理哲学、"集体主义"的组织行为和英雄领袖的魅力型领导,每个本土管理元素又包含着更多具体的中国式管理理念和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