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52篇 |
免费 | 0篇 |
专业分类
管理学 | 1篇 |
劳动科学 | 6篇 |
民族学 | 33篇 |
人才学 | 1篇 |
丛书文集 | 4篇 |
综合类 | 7篇 |
出版年
2016年 | 1篇 |
2015年 | 1篇 |
2014年 | 1篇 |
2013年 | 2篇 |
2012年 | 1篇 |
2011年 | 2篇 |
2010年 | 2篇 |
2009年 | 3篇 |
2008年 | 4篇 |
2007年 | 3篇 |
2006年 | 2篇 |
2005年 | 4篇 |
2004年 | 2篇 |
2002年 | 1篇 |
1999年 | 2篇 |
1998年 | 2篇 |
1995年 | 1篇 |
1991年 | 2篇 |
1990年 | 3篇 |
1989年 | 2篇 |
1988年 | 2篇 |
1985年 | 2篇 |
1984年 | 1篇 |
1983年 | 1篇 |
1981年 | 1篇 |
1980年 | 1篇 |
1965年 | 1篇 |
1962年 | 1篇 |
1959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5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21.
最近,甘孜州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局长泽仁多吉就近年来开展劳动保障工作的情况,进行了认真总结和深入分析,形成了《对加快甘孜州劳动保障体系建设的几点思考》一文。此文引起了州委副书记、州长李昌平的高度关注,并作出批示:“本文既是泽仁多吉同志从事社保工作的经验总结,也是做好社保工作的深度思考。我们要倡导并形成用心想事、用心谋事、用心干事的良好风尚。” 相似文献
22.
好风应好景,盛事对华年。1985年西藏社会科学院正式成立,恰逢西藏自治区成立20周年;如今20年过去了,西藏自治区成立40周年大庆之时,西藏社会科学院又迎来了她20年的华诞。回眸西藏社会科学院20年的发展历程,无疑是我国改革开放以来整个西藏各项事业飞速发展的一个缩影。众所周知,封建农奴制度下的旧西藏,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事业几乎一片空白,是中国共产党 相似文献
23.
24.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作出的《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发展和谐劳动关系。劳动关系的和谐是和谐社会的重要环节,提高构建和谐社会的能力,首先应表现为协调稳定劳动关系的能力。如何在和谐劳动关系的建立中.贯穿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尊重劳动的价值和经营的正当利益,既是造福社会,服务民生的必然要求,也是建设和谐甘孜、平安甘孜、效益甘孜的客观要求,更是劳动保障工作的出发点和崇高目标。[第一段] 相似文献
25.
西藏传统造纸工艺与中原造纸术之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藏纸即西藏、乃至整个藏族聚居地区所产纸的统称。藏纸产地诸多,各地所用造纸原料不尽相同,其工艺也有所区别。随着社会对纸品需求量的增加,尤其是佛经印刷用纸的大增,刺激了西藏造纸业的发展;西藏各地造纸量迅速增长,造纸名匠辈出,出现了许多精工细作的优良名纸,令世人刮目相看。藏纸作为纸品中独具特色的地方纸,其品质早已被世人所称誉。在《西藏图考》卷三中载录的乾隆时查礼所写的《藏纸寺》中对藏纸的品质有较高的评价;认为成都竹纸,下笔为难,而西藏所造皮纸,幅大质优,坚韧洁白,作书绘画,随意挥毫,既可糊窗,又可作纸… 相似文献
26.
2009年,甘孜州劳动保障局在州委、州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紧紧围绕"保发展、保民生、保稳定"这条主线,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积极应对各种不利因素,迎难而上,重点突破,大力推进劳动保障各项工作,全面完成了年度目标任务,取得了显著成绩。 相似文献
27.
我的父母是朗生,朗生的儿女永远是朗生。当我还只有八岁的时候,就开始了朗生生活。我同牧主的狗住在一起,但生活还不如牧主的狗。从八岁到三十岁这二十二年间,我受尽了人们难以想象的残酷折磨,干着连牛马也无力胜任的苦役。牧主叫我'儍 相似文献
28.
藏族人民的喜爱的优秀藏戏艺术至今已有六百多年的历史。藏戏具有浓厚的民族特色,顽强的生命力。与其他艺术形式形成鲜明的对比,具有许多不同的特点。藏戏与宗教跳神之间的区别藏戏与宗教仪式上举行的跳神,在本质上是有区别的,已为多数学者所公认。由于需要,在此简略地叙述如下:宗教跳神是专门在寺庙里表演,其来源是从前释迦牟尼传播密宗时,根据密宗内容,显示了各种不同的形象,这些形象有做成塑象的,有画于壁上的,也有做成面具的。无论哪个教派,都在密宗坛场修行时所用。有时正修行时用之,有时修行完毕了,穿上喜怒神群的服饰,进行火祭。烧铁堡、抛食子伏魔、驱魔、消灾招福。这些神群的步法要随密宗仪轨内容击鼓敲钹吹号,诵出的词句要和韵,不能各行 相似文献
29.
30.
随着藏学研究的蓬勃发展,藏文历史文献汉译版陆续出版、发行,这不仅方便了国内外藏学研究者,而且对继承和发扬藏民族的优秀文化产生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同时丰富了中华民族的文化宝库,对增进各民族间的了解、促进各民族间的文化交流无疑具有重要的历史和现实意义。译者们付出的艰辛劳动值得敬重。但是由于译者对原著理解上的偏差及出版界的校对、排版上的失误,有些译文中出现的错别字、语句不通顺、曲解原文等问题值得深思并需要梳理。文章主要以《青史》为例,分析、归类了藏文文献汉译本中地名译法方面存在的问题,为文献翻译中地名翻译的统一和规范化提出己见。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