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23篇
  2009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21.
本文以翔实的语言材料,从词的适用对象、语意轻重、词义着重点等方面细致地进行论述,说明“抱怨”和“埋怨”不是近义关系,而是等义关系  相似文献   
22.
“孰与”是动词性结构,其中的“孰”是疑问代词,“与”的作用相当于介词,合起来意为“与……相比哪个(谁)……”或“与……相比怎么样”。《史记》中“孰与”主要用来表示比较。一个句子用“孰与”来表示比较,典型的有三个内容:1.比较的双方,主要是人,有主体、客体之分;2.比较的某一具体方面;3.这一具体方面的高低、强弱、得失,我们称它为“比较的焦点”,多用形容词来表示,常常在“孰与”之后,也可以居前。《史记》中的用例,根据句中是否出现比较的主要内容,即比较的焦点或比较的某一具体方面,可以分为两类。  相似文献   
23.
训诂二则     
清代阮元在《经籍纂诂·凡例》中曾说:“经传本文即有诂训,如‘和,会也。’‘勤,劳也。’(《周书·谥法》)‘基,始也。’‘命,信也。’(《国语·周语下》)‘需,须也。’‘师,众也。’(《易·彖上传》)‘畜君者,好君也。’(《孟子·梁惠王下》)‘亲之也者,亲之也。’(《大戴记·哀公问于孔子》)‘敬,文之恭也;忠,文之实也。’‘正,德之道也;端,德之信也。’(并《周语下》)………”后来胡朴安在《古书校读法》中也说:“盖解经之事,最善以本经解本经,次则以此经解彼经。以其同一时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