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篇
  免费   0篇
丛书文集   12篇
理论方法论   1篇
综合类   6篇
  2015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3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1.
创造新格律是20世纪中前期中国诗歌理论的重要一脉。何其芳是中国新诗理论第二次“创格”的主要代表,他的格律诗理论具有重要意义。其内容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创建新格律的动因,是基于中国新诗与中国优秀诗歌传统脱节;二是主张以“节奏的规律化”为核心,创建新格律。在那样的一个特殊年代里,何其芳的格律诗学只能是一个虚拟的诗学理想。  相似文献   
12.
本文认为,当代文学由于其时间的进行态和开放性,研究者需要对其发展的进程不断进行新的历史整合,这种整合将会引起整个文学史系统发生质的变化。中国当代文学的历史整合取得了许多新的学术进展,也存在一些亟待克服的偏颇和局限。对此,本文进一步探讨了90年代文学的历史整合问题  相似文献   
13.
新世纪长篇小说创作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进入新世纪以来,当代文学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长篇小说保持了上个世纪90年代的发展势头。老中青三代作家各擅胜场,不同题材佳构迭出,依旧是文学创作的一个重镇。  相似文献   
14.
阐释的历史与历史的阐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现代文学经典的阐释和重释,是一种历史性的活动。其中既包含有因历史的变动而引起的阐释的价值取向和判断标准的变化,也包含有这种阐释和重释活动的历史本身存在的矛盾和冲突所隐含的一种阐释的契机或者可能性。中国现代文学的经典重释何以成为可能?重释经典需要注意哪几个原则?支持现代文学经典重释的学理资源究竟在哪里?这些问题,亟需解决。本期文学版特邀请於可训、陈漱渝、秦弓、王宁四位教授对上述问题作了多角度的探索,以期引起学界的重视。  相似文献   
15.
姜天民年近不惑,突然要改变自己,而且是根本性的,这颇不易。原因之一是近十年来,小说新潮迭出,花样翻新,古今中外,该倒腾的早倒腾过底儿朝天,该玩儿的也都玩儿腻味了,俗云:始作俑者为俊杰,英雄们留下一二战绩,便呼啸而去,奔向下一个进攻目标,在他们身后,却是尸横遍野,满眼狼藉,真的要收拾废墟,建设一点什么,难。原因之二是人到中年,个性、气质、思想观念和艺术趣味皆趋向定型,要打破固有的平衡和心理定势,另辟蹊径,则要花费数倍于前的力气,而且最后未必不是事倍功半。故中年改道,常被人视作  相似文献   
16.
中国当代文学的现代性问题论纲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本文将现代性问题引入中国当代文学的历史阐释 ,对中国当代文学的现代性阐释涉及到的现代化的历史前提、2 0世纪中国文学的现代化追求的阶段性和一种激进的现代性想象在当代文学中所造成的各种追求的结果等问题 ,进行了提纲式的论述。  相似文献   
17.
於可训 《江汉论坛》2003,(12):58-61
丁玲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享有盛誉的女作家,也是在革命队伍中遭受磨难最多的女作家.这位个性独特、才华出众的女作家的创作,从她初涉文坛的20年代到她复出后的80年代,几乎贯穿了整个20世纪.在这个漫长的文学生涯中,她经历了从早期的以表现知识青年的苦闷和追求为主,到逐渐转向以反映工农群众的革命斗争为主的创作发展过程.作为这个过程的结果,便是她从1946年开始创作,后来为她赢得了国际声誉的长篇小说<太阳照在桑干河上>.这是丁玲作为一个作家,也是丁玲的人生道路的辉煌的顶点.这部作品同时也记录了中国现代小说追求新的现实主义创作原则(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的最新收获,是毛泽东的"延座讲话"以后中国新文学再度发生历史性转换和当代中国文学的开端与起点的一个重要标志.  相似文献   
18.
巴金研究已走过大半个世纪的历程,在近30年里取得了很大进展,通过对近30年来的主要研究成果进行大致梳理,可以厘清巴金研究发展的脉络,展示近年出现的新的研究思路、视角和方法,为今后的巴金研究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19.
文学创作的主体是人,人既然不是"孤立的" "寓言式的抽象品",文学创作的主体性也就不会是纯粹的思辨哲学的一个抽象的命题,而是与人置身其中的实践环境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在诸多环境因素中,哪些性质的环境因素对文学创作有着特殊重要的价值和意义,我以为这是考察文学主体性问题的一个重要的理论角度.本文着重从对立的环境因素("逆境")主论,至于主体对环境的一般关系,存而不议.对立的环境与创作主体的情感积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