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435篇 |
免费 | 15篇 |
国内免费 | 1篇 |
专业分类
管理学 | 29篇 |
劳动科学 | 1篇 |
民族学 | 28篇 |
人才学 | 12篇 |
人口学 | 9篇 |
丛书文集 | 96篇 |
理论方法论 | 16篇 |
综合类 | 224篇 |
社会学 | 25篇 |
统计学 | 11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篇 |
2023年 | 6篇 |
2022年 | 7篇 |
2021年 | 5篇 |
2020年 | 7篇 |
2019年 | 5篇 |
2018年 | 4篇 |
2017年 | 10篇 |
2016年 | 8篇 |
2015年 | 15篇 |
2014年 | 38篇 |
2013年 | 22篇 |
2012年 | 27篇 |
2011年 | 36篇 |
2010年 | 20篇 |
2009年 | 14篇 |
2008年 | 20篇 |
2007年 | 14篇 |
2006年 | 22篇 |
2005年 | 21篇 |
2004年 | 14篇 |
2003年 | 11篇 |
2002年 | 20篇 |
2001年 | 16篇 |
2000年 | 9篇 |
1999年 | 6篇 |
1998年 | 3篇 |
1997年 | 3篇 |
1996年 | 2篇 |
1995年 | 10篇 |
1994年 | 4篇 |
1993年 | 4篇 |
1992年 | 6篇 |
1990年 | 6篇 |
1989年 | 2篇 |
1988年 | 8篇 |
1987年 | 5篇 |
1986年 | 7篇 |
1985年 | 3篇 |
1984年 | 3篇 |
1983年 | 2篇 |
1982年 | 1篇 |
1981年 | 1篇 |
1980年 | 1篇 |
1979年 | 1篇 |
1958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45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8 毫秒
91.
关于原史文化及文本研究的一些设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过常宝 《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28(6):5-7
20世纪中国古代文学研究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 ,近年来也发表了一些总结性的文章 ,这是完全必要的。然而 ,2 0世纪中国古代文学研究还存在一些问题 ,有些问题直接影响了这一学科的发展 ,更应该引起研究者的重视。在 2 1世纪之初 ,提出这些影响中国古代文学研究深入发展的关键问题 ,或者提出一些对学科发展起重要作用的前沿问题供研究者们思考 ,比具体解决一个两个实际问题更有意义。有鉴于此 ,本刊发表一组笔谈 ,以期促进 2 1世纪中国古代文学研究的进一步发展。本刊竭诚欢迎海内外学者参与这些问题的讨论 相似文献
92.
靳宝 《武汉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17(6):592-600
康德依赖形式逻辑和先验逻辑的划分来解决“先天综合判断如何可能”这一问题。本文首先阐明这两种逻辑的基本含义及其在逻辑“谱系学”中的地位,然后在同一个知性的不同应用的视角中来考察形式逻辑和先验逻辑的关系,认为形式逻辑只是知性的“分析”的应用,而先验逻辑是知性的“综合”的应用,两种逻辑一体两面、共融共生、缺一不可,是同一个知性的不同应用及其面相。正是基于两种不同的逻辑和知性的应用,康德意在表明我们的知性有一个界限,而这个界限正是康德的批判哲学的主题。 相似文献
93.
94.
钟涨宝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1)
本研究以汉川县沉湖镇段夹村为个案 ,对现阶段农村劳动人口职业角色分化过程中的个体差异作了横向研究。研究发现 ,农村劳动人口在职业角色分化过程中 ,存在着明显的个体差异 :首先 ,性别、年龄、教育程度是影响农村劳动人口职业角色分化的重要因素 ;其次 ,职业角色分化的基本单位是农村劳动人口个体 ,但亲属关系是影响职业角色分化的一个重要因素 ,主要表现为一些职业角色类型的承担者集中于某一姓氏 ;再次 ,实现了职业角色转化的劳动者 ,大多有较高的职业角色满意程度 ,职业角色满意程度的差异主要存在于不同职业角色类型的承担者之间 ,不同所有制企业的劳动者 ,其职业角色满意程度的差异不是非常明显 相似文献
95.
邵龙宝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4,(8):211-215
经师好遇、人师难求的原因是经师只重知识论、认识论层面的知识和理论的传授,人师不仅注重知识论、认识论,更重视价值论和伦理学,看重将二者有机地统一,尤重将认识论转化为价值论、伦理学,在教育实践中致力于化理论为知识,化理论为德性,化理论为人格;经师只重学问之器,人师重视学问之道;与器相关的是工具理性和技术理性,与道相关的是目的理性、价值理性与人文理性。人师对待学问和三尺讲坛的敬业程度应以学、会、工、巧、精、通、生、化、圣、神的十个逐级而上的境界为理想目标。本文分析了经师和人师的实质差异,阐述了当下中国社会教育伦理视域中的师德的现状和成因,论证了师德人格建构的方法论及其内涵、路径和方式方法。 相似文献
96.
居民闲暇生活研究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闲暇研究一直以来是社会学研究领域的一个焦点问题,尤其在过去30年间,相关研究成果层出不穷,不断推动着闲暇研究的深入发展。本文通过梳理以往关于闲暇生活研究的相关文献,从闲暇时间、闲暇活动、闲暇心态三个方面进行了回顾和总结。 相似文献
97.
行恭宝 《山西煤炭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2,15(Z1):57-59
当前高教界尤其是高师院校在论及高教改革时,往往过分强调教育体制、学制、教学管理、招生分配等制度的改革及教学方法改革的重要性,而忽视了培养创造型教师是新时期高师院校的核心问题.体制改革、招生分配等制度的改革固然重要,但若不在人才培养上下功夫,仍然不能保证培养出好人才.因此,人才培养的关键是学生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高师院校的改革核心在于培养创造型教师.其他改革都应围绕这一核心进行,为培养创造型人才提供环境条件. 相似文献
98.
郑晓沧是我国近现代著名教育家。他接受过传统的封建教育,童年时曾读《天演论》,受进化论思想影响。1906年小学毕业,保送入杭州高等学堂学习,扎下深厚的国文功底,英文成绩也名列前茅。他通晓四书.涉猎庄列,精谈韩昌黎集,喜爱楚辞汉赋和欧阳修文章.同时学习了欧洲历史.了解了希腊文化和欧洲文明.并接触了空想社会主义。1912年入清华学校.1914年留学美国.时逢“教育救国”思想勃兴,觉得要救国.教育是“根本要图”,选习了教育。1914年至1916年就学于威斯康辛大学.获教育学士学位.1916年至1918年在哥伦比亚大学师范学院学习,… 相似文献
99.
智慧是人类文明精华的产物,智慧的行为往往能够利于人们找准自我定位,修正人生方向,提升生活品质,消弭人际冲突,增进社会和谐。纵观中西智慧意涵的演变历程,西方文化传统对智慧的定义侧重于逻辑思维的判断和知识技能的习得,中国文化传统的智慧意涵在于价值取向上偏重人伦关系和社会关系,把道德视为人生和生命的本质和价值体现。中西智慧意涵有着自身的鲜明特色和发展规律,如果从价值论的角度去观照,或能挖掘更多启迪我们深思的内容。 相似文献
100.
采用对湖北省随州市和黄冈市301户农户的问卷调查数据,分析了农村劳动力职业务农意愿及其影响因素。结果发现:(1)有相当比例(41.5%)的农村劳动力愿意成为职业农民,当前农村社会并非无人愿意种地,而是有意愿从事农业生产经营的劳动力及其家庭面临“无地可种”的困境。(2)农户生计显著影响其劳动力的职业务农意愿。就生计模式而言,相比于纯非农户,兼业农户中的劳动力更可能选择职业务农;就资源禀赋而言,拥有可代替劳动力的农机具及家庭实际经营耕地面积具有正向刺激作用;就生计状态而言,家庭货币支出压力越大,其劳动力职业务农意愿越强。此外,个体劳动力的文化程度、政府农业补贴力度与个体劳动力职业务农意愿呈显著正相关关系,转入耕地难易程度与个体劳动力职业务农意愿呈显著负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