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58篇
  免费   37篇
  国内免费   5篇
管理学   120篇
劳动科学   11篇
民族学   103篇
人才学   57篇
人口学   5篇
丛书文集   159篇
理论方法论   128篇
综合类   541篇
社会学   148篇
统计学   28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8篇
  2022年   13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15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14篇
  2015年   18篇
  2014年   68篇
  2013年   44篇
  2012年   56篇
  2011年   81篇
  2010年   81篇
  2009年   62篇
  2008年   78篇
  2007年   76篇
  2006年   58篇
  2005年   40篇
  2004年   46篇
  2003年   44篇
  2002年   52篇
  2001年   44篇
  2000年   32篇
  1999年   17篇
  1998年   19篇
  1997年   20篇
  1996年   21篇
  1995年   17篇
  1994年   15篇
  1993年   24篇
  1992年   20篇
  1991年   19篇
  1990年   10篇
  1989年   22篇
  1988年   8篇
  1987年   13篇
  1986年   10篇
  1985年   15篇
  1984年   14篇
  1983年   13篇
  1982年   13篇
  1981年   10篇
  1980年   5篇
  1978年   2篇
  1962年   2篇
  1960年   2篇
  1959年   2篇
  1957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62.
文章通过对想象力的诸多功能和心理机制的分析,认为想象力可分为三种想象力,即再生的想象力、联想的想象力和创造的想象力,它们分别在潜意识的自发层面和有意识的自觉层面上既独立又相互关联地进行着建构和创造活动。具体地说,在自发层面上:再生的想象力自动唤起已存的模糊意象;联想的想象力把模糊的意象自动关联;创造的想象力自动建构意象性知识。在自觉层面上:再生的想象力使直觉意象得到定在;联想的想象力把定在的意象自觉关联;创造的想象力创造新的表象、符号和概念知识。它们共同构筑、展示和描绘了想象力整体的系统有序的创造历程。  相似文献   
63.
20世纪80年代起,纳日碧力戈教授就致力于族群与民族方面的研究,颇有成就。之后,他在英美国家访学、游学并教学长达八年,在美国卡尔顿学院担任过伯恩斯坦人类学与亚洲研究讲座教授。2009年他回到中国,受聘为复旦大学特聘教授和贵州大学长江学者。访谈追溯纳日碧力戈教授的学术历程,他追随前辈,在"语言和文化之间搭桥",从指号三元映射族群三元,以"地天通"隐喻万物共生、万象和睦的愿景。他认为,学者不仅要穷究学理,还要关怀公平正义和伦理美德。中国的各个民族、各个族群和人群,需要在"千灯互照,光光交彻"中互守尊严,在爱家、爱族、爱人的层层递进中取得重叠共识。  相似文献   
64.
本文基于作者多年来关于人本发展经济学理论基点,以及最近完成的中国人本发展战略研究报告提供的实证研究线索,从“大历史”视界来看,结合当今“绿色化发展”的时代背景和外来走势,提出“人本绿色发展”观点,即认为人类文明进步,是以自由为轴心,不断提升人的全面自由发展的人本发展过程,是不断摆脱物质外在束缚、逐渐回归精神自由家园的绿色化发展过程。  相似文献   
65.
66.
67.
在俄国剧作家A.H.奥斯特洛夫斯基(1823—1886)的作品中,历史题材占有特殊的地位.在创作的早期阶段,奥斯特洛夫斯基对历史就有浓厚的兴趣.他认为,创作历史剧是剧作家最好的写作功底之一,历史剧能启发人们的自我认识和培养人们自觉地热爱祖国.奥斯特洛夫斯基在历史剧中所塑造的一个个独特的人物,反映出他对历史题材和人民题材的观点.历史剧中体现人民优秀品质的主人公在历史上全都确有其人.舞台艺术的特点和表现手段都具有古代的特征,各种与民间习俗和民间文化有关的历史生活的渊源通过戏剧形象生动地表现出来.这些方面首先取决于奥斯特洛夫斯基对表现人民道德价值和审美价值主题的追求.  相似文献   
68.
《中国少数民族服饰展览》,5月至8月,在日本东京、大阪、北九州、京都、扎幌、名古屋等6个城市巡回展出,取得圆满成功。这次展览是应日本美乃美出版社邀请,由中央民族学院、人民美术出版社联合筹办的,是建国以来中国少数民族服饰第一次在国外展出。 5月19日,展览会在东京开幕。在举行仪式的大厅里,悬挂着中日两国国旗。日本天皇的弟弟三笠宫同妃殿下在我国驻日大使符浩等陪同下光临盛会。在庄严肃穆的两国  相似文献   
69.
语言中任何一种单位的意义 ,都是在语境中而得以终极确定的 ,因此通过对语境的分析去寻求语义 ,便可称为“循境求义”。王引之认为 :“经之有说 ,触类旁通 ,不通全书 ,不能说一句 ,不通诸经 ,亦不能说一经。”这种以“诸经”为语境、以“全书”为语境的观点 ,较之现代语境学说 ,则显得眼光更为开阔 ,更为高远 ,对学识的要求也更严更高 ,可视为“大语境观”。  相似文献   
70.
<经义述闻>因其恢宏博大,不仅完全涵容<经传释词>所表现出的语言学思想--诸如"声近义通"的原则、"因声求义"的方法、"依文作解"的语境观点,而且几乎随处可见到至今仍有重要价值的语言观.王引之天才的语言审析能力和敏锐的语言感受能力,贯穿整部<经义述闻>,从而形成王引之的语言学思想.而王引之的语法观,既反映在<经传释词>对虚词的考释上,又反映在<经义述闻>对句法的推敲上,而通过对<经传释词>和<经义述闻>的比较研究,更便于深入理解王引之语法学思想形成的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