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5447篇 |
免费 | 175篇 |
国内免费 | 47篇 |
专业分类
管理学 | 623篇 |
劳动科学 | 41篇 |
民族学 | 74篇 |
人才学 | 105篇 |
人口学 | 77篇 |
丛书文集 | 1149篇 |
理论方法论 | 189篇 |
综合类 | 2894篇 |
社会学 | 365篇 |
统计学 | 152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7篇 |
2023年 | 62篇 |
2022年 | 69篇 |
2021年 | 88篇 |
2020年 | 83篇 |
2019年 | 83篇 |
2018年 | 56篇 |
2017年 | 74篇 |
2016年 | 78篇 |
2015年 | 139篇 |
2014年 | 359篇 |
2013年 | 241篇 |
2012年 | 285篇 |
2011年 | 309篇 |
2010年 | 285篇 |
2009年 | 334篇 |
2008年 | 304篇 |
2007年 | 281篇 |
2006年 | 294篇 |
2005年 | 238篇 |
2004年 | 213篇 |
2003年 | 200篇 |
2002年 | 200篇 |
2001年 | 185篇 |
2000年 | 147篇 |
1999年 | 125篇 |
1998年 | 80篇 |
1997年 | 83篇 |
1996年 | 71篇 |
1995年 | 94篇 |
1994年 | 76篇 |
1993年 | 52篇 |
1992年 | 55篇 |
1991年 | 37篇 |
1990年 | 44篇 |
1989年 | 38篇 |
1988年 | 48篇 |
1987年 | 39篇 |
1986年 | 26篇 |
1985年 | 29篇 |
1984年 | 35篇 |
1983年 | 16篇 |
1982年 | 19篇 |
1981年 | 13篇 |
1980年 | 16篇 |
1979年 | 9篇 |
1977年 | 4篇 |
1960年 | 5篇 |
1959年 | 4篇 |
1957年 | 3篇 |
排序方式: 共有566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42.
周传家 《北京联合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8(1):49-53
独树一帜的京剧艺术根植于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且具有浓郁的京味特色,是亟须抢救、保护、继承的国宝国粹。当前的关键在于增强民族文化的自觉意识,建立民族文化自信,开掘京剧文化的现代价值,为优化人类文明提供精神营养,使之走向世界,走向明天。 相似文献
43.
44.
45.
对干部的考核评价不仅是正确选拔、任用干部的前提和基础,而且是规范干部行为、提高干部素质、激励干部前进的重要手段,能否有效地开发干部资源,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干部考核评价的科学化和制度化。中组部印发的《综合考核评价试行办法》。提出了综合运用民主推荐、民主测评、民意调查、实绩分析、个别谈话和综合评价等具体方法的要求,为新时期做好干部综合考评工作指明了方向、明确了举措、规范了程序。 相似文献
46.
47.
我们不仅有足够的理由证实尼采对当代解释学本体论的兴起和发展起了决定性作用的论点,而且有足够的理由证实最近数十年所发生的尼采复活的观念,正是尼采这一哲学倾向范围内持有的全部观点的论点.我十分明白,表述“解释学本体论”的确切含意可能需要有更清楚、更精确的说明,事实上,弄清这一当代思想“流派”是否被一个设想的基本框架统一着,是十分困难的.由于那个极好的“解释学”理由,我打算先搁置这个未解决的问题.这个“解释学” 相似文献
48.
周熙春 《聊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8,(2)
伍子胥是春秋后期的一位重要历史人物。两千多年来,人们对他同情和赞誉,可谓“舆论一律”也。在人们心目中,伍子胥是一位悲剧性的英雄,直到现在,在一些报刊文章中,在戏剧舞台上,人们仍然对他奉献着叹惋和赞许。然而,定论未必是科学的结论。古有所谓“盖棺论定”之说。许多历史人物在他“盖棺”时虽已得论定,但随着历史的发展,后人往往会对其提出迥异与前人的新的评价。 相似文献
49.
网絡协議TCP/IP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网络协议TCP/IP,分别相当于ISO/OSI参考模式中的第四层和第三层,源于美国国防部ARPANET的协议标准.目前,在高档微机工程工作站中得到广泛的应用,并成为工业界的一个“公认”标准. 本文介绍TCP/IP协议,并结合对B-NET(运行于16位微机DUAL系统83和UNIX系统V)中的TCP/IP的提取和分析,着重说明它们的接口及其执行过程机理. 相似文献
50.
周宝瑞 《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8,(1)
“澶渊之盟”为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事件。对这一事件的评价,当前史学界仍有不同意见,不必强求一致。在这次事件中寇准的历史作用,已多有评述,而对毕士安的作用却鲜为人知。从订盟前后的实际步骤与最后结局上看,毕士安的意见竟占主导地位。不弄清这一点,澶渊之盟的许多历史真相难以揭示,具体人物的是非功过也难以正确评价。为使这一问题得以深入研究,故不揣冒昧,把初学心得写出,以求教于方家。 毕士安(938—1054)本名士元,字舜举,乾德中进士,历仕太祖、太宗、真宗三朝。景德元年(1004年)为参知政事。当时,宰相李沆卒,真宗正在选择新相,意属毕士安,并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