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0篇
  免费   0篇
管理学   21篇
民族学   1篇
丛书文集   18篇
理论方法论   9篇
综合类   21篇
  202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14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4篇
  1991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51.
建国前后美国对西藏的图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革命取得全国胜利的前景,促使美国加强在所谓“外围地区”遏制共产主义的努力。作为这一努力的一部分,是杜鲁门政府在新中国建立前后进行了旨在阻止西藏解放的一系列考虑和阴谋活动。据笔者所知,迄今为止,国内外还未有人研究过这一课题。本文依据美国国务院  相似文献   
52.
中日接近与”外交革命“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近年来,中日关系中相当经久、广泛和深刻的紧张构成了中国对外关系中很少数特别令人担忧、也特别催人思索的方面或问题之一。不仅如此,尤其具有忧患意味的是,这紧张的最突出、也最具深远危险性的特征,在于中日两国各自很大部分国民之间(甚或略为夸张地说是中日两个民族之间)近年迅速增长着的互厌和敌意,亦即一位中国作者最近一篇重要文章的副标题所说,是“中日民间之忧”。[1]该文以某种报道文学似的生动有力的方式,加上冷静的理性思考,列举、警示和谈论种种现象,那是我们大多数人总的来说其实都相当熟悉,但往往远不那么勇敢…  相似文献   
53.
当今世界的反全球化力量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世界上除民族国家外 ,还有着限制、甚至抵抗全球化影响的另一大类角色 ,即各种各样对全球化效应严重不满的“反全球化力量”。仅就这一点而言 ,它们在同民族国家一起促进维持世界政治之传统的基本性质的延续。这些反全球化力量主要包括 :旨在维持本文明、本民族、本地方的文化传统和价值观念体系、抵抗全球化大潮中主导的西方文化和价值观念体系之侵蚀和支配的宗教 文化运动 ;以跨国公司和美国的经济文化势力为主要靶子的一些反全球化思潮或意识形态 ;由于全球化威胁或剥夺其就业而反对全球化的发达国家部分劳工 ,他们构成那里劳工界的反全球化运动及其社会基础 ;环境保护主义者和人权运动分子等成分构成的部分反全球化运动 ,它们带有后现代和世界主义色彩。反全球化运动内部成分庞杂 ,与此相关各种反全球化力量互相间在要求和信念方面有其深刻的矛盾。具有突出的显示效应的大众游行、对当代信息技术 (特别是互联网 )的运用和跨国非政府组织在其中的活跃 ,是反全球化运动的重要运作特征。  相似文献   
54.
“文学透视”方法与“美国精神”辨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鉴于一个最广泛、最深刻的人类事务哲理,在国际问题研究的基本思想方法和研究方法当中必须有广义的文学透视。这类透视既包括经典方式的史事叙述和以人类真实为基底的文学想象,也包括旨在认识和展示基本特性甚或深层机理的轶事讲述。据此,可以展示复杂的美国精神图景,并且以雅典精神——它主要因为伟大史家修昔底德的广义的文学透视和思想提炼才为今人所知——去帮助理解之。直接与美国的对外态度和对外政策密切相关,美国精神当中有在不同的提倡者那里各有不同依据的扩张主义、帝国主义和霸权追求,同时还有以漠视历史、信仰技术式解决和倾向于排斥文化多样性等为特征的美国战略文化。这些民族精神内涵得以被揭示出来,主要归功于经年累月众多历史学家和政治作家的历史考察、文学透视及理论/哲理思考。与此相反,当代流行的很大部分国际关系研究和历史研究共有一大弊病,亦即缺乏广义的文学透视。  相似文献   
55.
民族主义与国家增生的类型及伦理道德思考时殷弘民族主义是现代[1]世界进程中最重要、最引人注目的动力之一。凡现代历史中具有世界性影响的重大政治事态,从宗教改革到法国大革命和拿破仑战争,从德意志统一到两次世界大战爆发以及二战后各殖民帝国的瓦解,几乎无不与...  相似文献   
56.
西方对非西方:当今美国对华态度的根本原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西方对非西方:当今美国对华态度的根本原因时殷弘编者按:南京大学历史系教授时殷弘先生曾为本刊撰稿——《国际政治的世纪性规律及其对中国的启示》(见本刊1995年第五期)。作者在文中就领导者及挑战者在400年世界史中的硬变规律进行了探讨,并提醒中国人,在中...  相似文献   
57.
美国对华政策的基本国内背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美国对华政策的基本国内背景时殷弘近年来,在美国国内存在着影响美国行政当局对华政策的两股基本的势力。其中一股,以同中国政府交往较多并在70和80年代对中国较为友好的前国务活动家、外交思想家和战略家为突出代表,同时大抵包括一部分从事美国对外政策设计的专业...  相似文献   
58.
一从冷战结束以来,世界格局一直在发生重要变化。其中最主要的特征,在于美国凭其空前的力量优势,正大力追求在全球范围内支配国际政治和安全事务。特别是“9·11”恐怖事件发生以来,美国政府从“进攻性现实主义”国际政治观出发,以强烈的单边主义、极端民族主义和黩武主义态势加速推进其霸权或准霸权。美利坚“新帝国”就其综合力量优势、特别是军事力量优势而言,在历史上几乎绝无仅有。由于美国以外的国家缺乏足够的相对实力和影响力,美国在发动战争、军力建设、军备控制、反扩散和总的国际安全等方面少遇强劲的外部制约,安全问题上的国际…  相似文献   
59.
最近钱其琛副总理美国之行非常必要。它是在中美关系由于美国新政府令人越益担忧的对外政策趋势、特别是国家安全战略和对华政策趋势而行将经历严峻考验之际进行的 ,其主旨在于积极主动地阻滞美国对华态度和政策中包含的某种危险倾向 ,尽可能塑造中美关系和台湾问题的良性前景。依据长远的大眼界和正确的大思维 ,并且运用高明的外交战略和策略 ,这次访问取得了重要成就 ,虽然充分阻断和扭转上述危险倾向仍然任重道远。钱其琛访美的成就向我们启示事在人为的道理。中国需要进一步优化战略 ,特别是以富含创造性的政策积极有利地影响甚至塑造美国态度、中美关系和台湾问题的走向。  相似文献   
60.
主要随全球性国际 /跨国交往急剧发展和非国家行为体在数量、活动领域和作用三方面迅速增长 ,民族国家及其主权受到越来越广泛、越来越深入的侵蚀和削弱 ,其传统功能的履行愈益常见地被非国家行为体局部替换。挑战来自四个方面 ,即来自“上面”的超国家或“准”超国家行为体 ,来自“旁边”的跨国行为体 ,来自“下面”的亚国行为体 ,还有来自国际社会内部的一个倾向于总体霸权的超级强国。作为全球化趋势的最大政治效应 ,民族国家主权的被削弱和被局部替换引起了一些带有根本性的政治和伦理道德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