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558篇
  免费   73篇
  国内免费   36篇
管理学   353篇
劳动科学   25篇
民族学   151篇
人才学   63篇
人口学   79篇
丛书文集   770篇
理论方法论   210篇
综合类   1702篇
社会学   218篇
统计学   96篇
  2024年   24篇
  2023年   45篇
  2022年   48篇
  2021年   27篇
  2020年   64篇
  2019年   32篇
  2018年   23篇
  2017年   25篇
  2016年   31篇
  2015年   59篇
  2014年   157篇
  2013年   177篇
  2012年   181篇
  2011年   188篇
  2010年   176篇
  2009年   228篇
  2008年   189篇
  2007年   194篇
  2006年   136篇
  2005年   146篇
  2004年   147篇
  2003年   113篇
  2002年   138篇
  2001年   129篇
  2000年   111篇
  1999年   89篇
  1998年   66篇
  1997年   76篇
  1996年   69篇
  1995年   70篇
  1994年   65篇
  1993年   46篇
  1992年   27篇
  1991年   42篇
  1990年   37篇
  1989年   33篇
  1988年   36篇
  1987年   34篇
  1986年   23篇
  1985年   33篇
  1984年   25篇
  1983年   23篇
  1982年   15篇
  1981年   29篇
  1980年   13篇
  1979年   8篇
  1963年   3篇
  1960年   2篇
  1959年   2篇
  195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66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朱康有 《东岳论丛》2013,(1):97-100
精神信仰建立在复杂的文化单元之上,单一的文化形态无法支撑起现代多元、多层次的信仰系统。儒学本身在长期的历史演变中形成了一整套自做人到高级精神境界的精密理论,从传统文化特别是儒学普及在近年来的实践来看,它可以补充、完善主流意识形态教化。本文从文化格局与局限的现状、精英与大众的分层、入世与超世的提升等方面,论证了儒学能够在构建现代大众深层精神信仰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42.
新民主主义社会理论是中国共产党在指导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过程中,把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过程中形成的革命建国理论。实践证明.新民主主义社会理论是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学说和政治经济理论,它对中国经济发展起到过积极的指导作用。但是,由于种种原因.新中国成立不久,中共放弃了新民主主义社会理论的指导和进一步研究。文章对这一理论在实践中被放弃和没有进一步研究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43.
本文利用两个柯西问题的渐近解及一些同阶无穷小的比较,给出权函数w■1时分离边界条件下右定Sturm-Liouville问题特征值较精细的渐近估计.  相似文献   
44.
在考量我国现有对于前科消灭制度的基础上,对德州乐陵法院的模式展开思考,从主导机关、程序设计、证明标准、考察模式和证明标准等方面进行分析,采用更为稳定的影响因素和证明标准来对于类行政审批程序的前科消灭机制进行重构,以期实现司法力量为主导、综合相关部门协同的抗辩制前科消灭考察程序,来达到社会预防和个人发展的和谐统一。  相似文献   
45.
自儒家思想于春秋时期兴起,到元代时,儒家思想和文化已经成为社会主导文化,而且封建统治者都用儒家思想来指导国家管理。可以说,我国封建制度的发展与儒家思想的相得益彰,儒家也因此成为古代文化发展相对完善的学说。元代是我国历史上版图最大的朝代,又是少数民族创立的封建王朝,因此儒家思想在元代的传播究竟有何特殊之处,值得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46.
为避免悲剧发生,香港富豪们会从小言传身教,而富二代往往要经历重重考验。  相似文献   
47.
从格式塔"场"原理看大学英语过级考试中完形填空的选项安排对考生的心理影响.并通过问卷调查证实该现象存在的现实性和正确性.试图通过此类调查和研究对我国过级考试中完形填空的命题提出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48.
近代中国社会变革的特征及教训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1840—1919年,在这长达80年的历史发展进程中,我国经历了一个由传统型国家向近代型国家转变的过程。社会型态的转进,使变革充斥其间,从近代中国开眼看世界的林则徐,到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的“五四”青年,言谈话语、字里行间,都充满了对社会现实的不满,以及对未来理想的憧憬。可以说,近代中国的历史就是一部变革史。在80年后的今天,重温、反思这一段历史,自有其重要意义。一、变革特征论近代中国社会变革的特征,卓荦可纪者有三,其中之一为变革的快节奏。近代中国知识分子生长在国门被强行洞开、处于落后挨打的半殖…  相似文献   
49.
20世纪中国法学从一开始就陷入了某种横向错位、纵向断层的无限情境中,并在中西文化的撞击和整合中启动了它艰难的旅程。站在世纪之交的分水岭,很自然要回顾过去与展望未来。面对急剧转型的现实社会,对改革开放20年来中国法治的定位与出路进行把握。一、20年来西化与本土化思潮的回顾与评价前瞻的热望离不开回顾的清醒。在对中国改革、开放20年法文化进行总结时,我们需要以一种综合的思维方式和深层次的宏观把握。因为西化与本土化是一个相当诱人的题目,我难以从一个小的微观层面对之涵括,若不小心下言就易失去分寸。对此笔者…  相似文献   
50.
进入新世纪 ,世界形势发生了一系列新的变化 ,给我们的现代化建设以及党的建设带来了巨大的机遇和挑战。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 ,科学地回答了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 ,怎样建设党这样一个历史性课题。始终坚持“三个代表” ,忠实实践“三个代表” ,在今天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