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篇
  免费   0篇
丛书文集   3篇
理论方法论   9篇
综合类   12篇
社会学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4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冯望岳 《唐都学刊》2012,28(1):123-125,128
郭沫若曾指出,文学创作是无中生有之“发明的事业”,文学批评则是沙中淘金之“发现的事业”。欣然捧读王仲生教授新著《看到与没有看到的风景》,只见眼前展现出一道亮丽的慧眼“发现”与诗心创绘相融合的文学批评景观。  相似文献   
22.
冯望岳 《唐都学刊》2002,18(1):91-93
电视剧《寻常人家》是一曲爱情的绝唱 ,是普通劳动者人性美、心灵美的颂歌。《寻常人家》对“模拉尔姑娘”(道德 )的礼赞与呼唤 ,在以德治国、德法统一、振兴中华进程中 ,有其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3.
一丁玲是 2 0世纪中国文学发展史上富有现代意识和独立人格的“真的人”与文学大师。丁玲那种辉煌而独异的创作历程和文学世界表明 ,她不仅犹如“飞蛾扑火 ,不死不止”般地追求光明与自由世界 ,而且以非凡的敏感和理性穿透力 ,蔑视与唾弃一切“金玉其外 ,败絮其中”的事物。诚如著名的文学评论家、中国丁玲研究会会长张炯先生《在第七届全国丁玲学术研讨会上的致词》中所说 :“在 2 0世纪的中国女作家中 ,丁玲曾以丰富的创作和范围广泛的文学活动 ,为自己赢得世界性的声誉” ,“在决定中国 2 0世纪历史命运的众多社会阶级和社会运动中 ,丁玲…  相似文献   
24.
才旦卓玛出生在西藏日喀则雅鲁藏布江畔的一个“差巴”(农奴)家庭,她和她的父母姐妹曾在西藏黑暗的农奴制度下饱受奴役和欺凌。那时,她们家的劳动力必须先去领主的土地上干活,然後才能去经营自己家租种的土地。打下粮食,要先给领主交租,经常一年产的粮食连交租都不够。 她和全家人向领主所交的人头税,直到1959年西藏实行民主改革後才停止。 “共产党来了苦变甜”。1951年,西藏和平解放,人民解放军来到了日喀则。在才旦卓玛家附近,有解放军的文工团,才旦卓玛经常到那里去看文工团排练节目,有时也跟著哼几句,因为她从小…  相似文献   
25.
近十年来,伴随着汹涌澎湃的改革新潮,中国现代文学研究的领域、观念和方法都发生着巨大深刻的变化。这种变化使尚年轻的学科研究呈现出前所来有的队伍浩壮,成果丰硕的可喜局面。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随着现代文学研究工作的拔乱反正,全面复苏,宏观研究有了新的突破和发展。其主要标识是继王瑶先生《中国新文史稿》,刘缓松先生《中国新文学史新稿》和丁易先生《中国现代文学史略》之后,又出现了一批新的现代文学史著作。这些著作有在六十年代所编写的试用教材基础上修改和补充,作为全国高等学校教材的唐弢主编《中国现代文学史》(三卷)和林志浩主编《中国现代文学史》(两册),也有由一些省(区)高校组织集体编写的协作教材,诸如十七院校编写内蒙古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中国现代文学  相似文献   
26.
本文从世纪之交的教育实践和郭沫若研究实践中提出问题,论述了郭沫若的教育思想。认为郭沫若“天才是努力生活的结晶”、“教育是作成人才的工具”和教育者既是经师又为人师等十分丰富、独异、深达的教育思想,是人民本位的以完全发展人们天赋、“为国家作育人才”为至上目标的马克思主义教育观,在今天仍然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