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9篇
  免费   0篇
丛书文集   33篇
理论方法论   10篇
综合类   36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所谓后东坡时代,指东坡体之后、美成体之前的这一段词史时期,后东坡时代形成了一个相当广泛的词人群体阵营。其中方回体可以视为由后东坡时代向美成体词人之词的转型枢纽:一方面向诗化革新深化,另一方面却努力收敛这种诗化革新的程度,并开始实现在诗化革新之后的向传统回归。  相似文献   
62.
“词为艳科”、“词乃小道”之说在文学史上占据了很长时间.南宋之后,词由盛而衰,至元明则已是公认的词学凋敝期.至清,词学复兴,日臻成熟,在理论和创作上,取得非凡的成就.文章从文体角度,分析元明词学的衰落和明末清初词学兴盛的原因.  相似文献   
63.
安史之乱极大地推动了中唐文学通俗化运动.贞元十八年正月,骠国王来朝献曲,乐曲皆演释氏经论之词,带动了佛经俗讲、寺院梵唱的活动,进一步推动了曲词发生的自宫廷、官府的下移历程.  相似文献   
64.
诗三百是中国最早的诗,中国诗歌的产生,是礼乐制度的产物,是周公时代祭祀祖先的产物,其中周颂中的《清庙之什》当主要为周公之作,亦当为中国最早的诗歌作品,或说是中国诗歌的开山之作。从写作方式来说,显示了从散文向诗歌过渡的早期痕迹,包括从无韵向有韵的过渡、杂言向整齐四言的过渡等。  相似文献   
65.
古诗十九首中的女性题材作品,应为建安曹丕、徐干同类题材之后的作品,写作时间应在曹丕登基的黄初之后。《青青河畔草》应为曹植所作,曹植后期的女性题材写作与古诗十九首相一致的特点是凝练、抒情,实现了由男子视角客观摹写到女性视角主观抒情的转型。  相似文献   
66.
论应制应歌对飞卿体的促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木斋 《东方论坛》2004,(6):35-40
应制、应歌兼而有之的特点促成了飞卿体的三个方面的飞跃:数量的飞跃、词调使用的飞跃和词体格调走向格律化.应制、应歌的特点决定着飞卿体内容与形式的诸多特征:有意之作和女性化特征、狭深的意象方式、造境虚拟的写作方式、浅层次的用典,以及意象线型结构.  相似文献   
67.
建安十六年,一方面是曹植一生文学创作真正意义上的始点;另一方面,又是曹植真正意义上的情爱人生的起点。其中采遗芙蓉的意象,几乎贯穿曹植的一生。从曹植诸多诗文作品,特别是从《七启》《九咏赋》《芙蓉赋》《洛神赋》等文学作品来看,都带着极为浓郁的芙蓉情结。芙蓉,正是曹植和甄氏爱恋的媒介,因此,也是曹植一生不断回忆追恋的意象。  相似文献   
68.
目前学界关于词的起源问题众说纷纭,甚至对词的界说也歧见颇多。其实,词是借鉴近体诗格律以词调来定型的诗,以近体诗格律将其定型化,来表现其原本产生时期的音乐性,这是词的特征表现。在此界说以及对二十世纪以来关于词源问题的各种说法加以述评的基础上,论证词体产生于盛唐宫廷文化,词体发生的诗歌史原因,在于宫廷音乐消费由六朝乐府歌诗,向初唐近体歌诗,再向盛唐声诗转型之后向曲子转型的产物;音乐史原因,则是宫廷音乐经历魏晋南朝的清乐、北朝隋代初唐的燕乐,再到开元天宝的重归清乐,经历法曲中枢,引导了声乐消费形式的曲子的出现。  相似文献   
69.
汉末魏晋时代发生的纸简替代是文学传播史上具有技术革命意义的事件。纸作为传播介质相比较于简帛具有巨大的传播优势,而《文心雕龙》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产生文论著作并体现那一时期文人丰富的文学传播观念。以第一卷为例,刘勰对于文学传播过程中传播介质、传播效果诸环节,均提出了十分重要的观点。  相似文献   
70.
就词体史源流来说,小晏体主要传承于晏欧体,特别是对于大晏词风的传承,但小晏词比之大晏词更为具有个性化特征,其中寄托了小山其人透彻骨髓的人生悲哀。小晏体作为以北宋晏欧体、东坡体、少游体为中心的主流河道之外的词体河流分支,具有重要的补充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