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74篇
  免费   5篇
管理学   40篇
劳动科学   2篇
民族学   22篇
人才学   8篇
人口学   2篇
丛书文集   78篇
理论方法论   15篇
综合类   174篇
社会学   33篇
统计学   5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3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33篇
  2013年   28篇
  2012年   21篇
  2011年   26篇
  2010年   29篇
  2009年   20篇
  2008年   20篇
  2007年   16篇
  2006年   18篇
  2005年   23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16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1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7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31.
32.
一个国家社会的进步和现代化程度是衡量一个国家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而非营利组织的发展水平也在一定程度上成为了一个有份量的衡量指标。随着时代的发展和进步,随着我们国家和社会的不断改革和创新,我国的非营利组织也在与时俱进不断地发展着。但是这其中也包含着许多的问题,例如非营利组织运营水平有限、财务管理制度不健全、财务管理水平较低,存在着许多财务管理漏洞等,这样方便了许多不法分子趁机牟取暴利,导致了非营利组织在人民群众心中的公信力不足。因此,对非营利组织进行透明有效的财务管理是非常有必要的。  相似文献   
33.
现代行政行为是政府作为社会公共事务的管理者、社会公共产品的提供者管理社会公共事务、提供公共产品的活动,它体现了公利性即社会性的属性,它是行政行为的本质属性,也是现代行政合法性的惟一来源和前提。但是行政行为除公利性之外,还无可置疑地存在着自利性,即行政机关除了具有管理公共事务的本质属性之外,还具有为自身组织生存和发展谋利的属性。  相似文献   
34.
民工问题是权利问题,和谐社会的主要基础是确立包括民工在内的各主要社会阶层之间的和谐关系。民工作为日益庞大的、新的弱势群体,其权利保障的缺失已成为当前构建和谐社会的一大障碍。导致民工权益受损的原因很多,但主要原因是既定法律、政策实施的不到位,应加强对民工权利的保护,当民工权利受损时及时给予法律救济。  相似文献   
35.
董仲舒被指斥为“神人大巫”,而奥古斯丁则是基督教教父哲学的集大成者,他们的思想都与神学分不开。但如果将董仲舒思想中的“天”和奥古斯丁的上帝观念、董仲舒的天人关系和奥古斯丁的神人关系作一个对比,不难发现董仲舒本人与所有的儒家知识分子一样,缺乏构建一个完全属神的世界的主动和热情,董氏之学始终开不出西方宗教式的理路。  相似文献   
36.
一般大学生就业问题仅仅是普通劳动就业问题,而女大学生就业问题除了劳动就业问题以外,还附带有劳动力市场上的性别歧视问题。男女享有平等就业权是法律的基本原则,当女大学生在就业中遭遇性别歧视时有权获得到法律救济。  相似文献   
37.
38.
佛教于俱闪弥国最后灭尽的故事,最初可能编纂于西北印度或其周边地区,今保存在汉语、藏语、于阗语等各种语言的佛经中。其中有三种藏文文献和于阗有关,即《阿罗汉僧伽伐弹那授记》《于阗阿罗汉授记》和P.t.960《于阗教法史》。与早期法灭故事不同,这三种文献所述皆从于阗佛教的衰落开始,其情节有一定相似性,但并不完全相同。从内容分析,《阿罗汉僧伽伐弹那授记》编成于811年前后;《于阗阿罗汉授记》是9世纪50年代于阗人创作的作品;《于阗教法史》则很可能成立于9世纪中后期于阗从吐蕃统治下重新获得独立之后。8、9世纪之际法灭故事在于阗颇为盛行,这和5世纪以降吐谷浑、柔然、丁零、嚈哒、突厥、唐朝、吐蕃等势力先后对于阗的侵扰与控制有关。  相似文献   
39.
在翻译中,译者必须在两种不同的文化间,找到“制衡点”,恰当处理好文化信息,使原文与译文达到一种和谐、默契的效果,而不能片面强调文化差异,或者完全无视文化差异。  相似文献   
40.
就当前高职院校的汉语言文学教育而言,其应当以人文素质教学作为核心,对教学理念、方式等作出创新调整,进而实现当前高职学生素质教育的目标.本文通过分析汉语言文学在人文素质教学中的价值体现,进一步分析了汉语言文学与人文素质教学的融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