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1篇
  免费   12篇
丛书文集   15篇
理论方法论   5篇
综合类   53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88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87 毫秒
61.
近年问世的柯愈春先生所著《清人诗文集总目提要》,从清代诗歌(包括散文)文献学的角度来说,代表了迄今为止该领域学术研究的最高成就。因此,以该书作为基准,对其中难免存在的若干舛误与疏漏进行订正与补充,从而使之尽可能地更趋完善,这也就成了一项很有意义的工作。同时,这些遗留下来的问题,其难度相对来说也是最大的。现在即根据平日读书所得,对其中五位作家的有关问题予以订补,供作者及其他相关读者参考。  相似文献   
62.
清诗总集所见名家集外诗文辑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清诗总集中,有大量作品为作者本人的诗文别集所未收,可以用来辑佚补充。限于时间和精力,现在只能将其中若干特别著名的作家的作品予以采辑,并酌加考证,以期引起人们的重视。  相似文献   
63.
清人别集浩如烟海,整理不易。清代作家散在集外的诗文作品,数量既多,情形也格外复杂。为清代作家辑佚,这是一项巨大的工程和长期的任务。即以陈衍、谭嗣同、溥儒这三位晚清名家而论,他们也都有不少集外诗文,因此特将其厘为一束,并加以相应的考订与申说。  相似文献   
64.
《清初人选清初诗汇考》"待访书目"考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美国华裔学者谢正光先生与香港佘汝丰先生共同编著的《清初人选清初诗汇考》,是迄今为止仅有的两部关于清诗总集研究的著作之一.该书集中考察了清初的全国性清诗选本,同时还附录了一个相当重要的《清初诗选待访书目》.但这份书目中的许多内容,从编者、卷数到版本、著录等等,都还有待于仔细考核.特别是其中的《近代诗抄》、《国朝诗隽》、《国朝诗风》、《诗风》、《高言集》、《云山酬唱》六种,问题更为集中,因此首先需要考辨.  相似文献   
65.
清代诗歌中,有许多迥然不同于前代诗歌的特殊意象。特别是关于明与清这两个王朝的指称,各种意象更是丰富多彩,也更复杂微妙。其中指代明王朝的“日”和“月”,“朱”、“红”、“赤”、“丹”、“花”和“落花”,“南京”、“江南”和“南方”,以及若干兼指清王朝或其反面相应指代清王朝的“月”和“北方”、“朔方”之类,笔者过去曾予以专门论述①。但那些意象所依赖的载体,大抵都属于自然界包括地理上的某种事物以及色彩与方位。如今我们要探讨的,是其本身就是历史上曾经出现过的王朝。其中使用频率最高的一组,无疑当推“秦”与…  相似文献   
66.
读梅村词     
吴伟业(1609—1672),字骏公,其号梅村,江苏太仓人。他是清初著名文学家,主要以诗名世,兼擅词曲。梅村词旧有三种本子,所收篇目多寡不一。《梅村集》收九十二首,《梅村家藏稿》收九十六首,孙默刻《国初十二家词》收一百零一首。近人陈乃乾先生辑《清名家词》以上述三种本子互校,收罗最为完备,共得一百零五首。梅村生当明清易代之际,因而其词多抒写沧桑之感,故国之思。集中五首以《感旧》为题者,就有四首属于此类。如《满江红·重阳感旧》上片:“把酒登高,望北固、崩涛中断。  相似文献   
67.
清诗总集,有不少原书已经失传,而仅有若干序跋之类文字保存在其他文献中。将这些序跋收集起来,并加以考证,能够提供有关清诗总集的线索,进而了解它们的大致情况。清初屈大均辑《悼俪集》、徐凤池辑《寻墓诗》、钱云辑《桃花园题咏》等三种题咏类诗歌总集佚著的有关序跋,可以作为这方面的一个示例。  相似文献   
68.
清初著名文学家兼学者朱彝尊除词以外的基本文学思想,迄今都没有专门论述,本文拟对它进行总结和整理,内容包括宗六经、重学问、求醇雅三个方面。宗六经意思就是以六经为宗,将六经视为文学创作的本源、规范和资材;重学问即强调学问对于文学创作的重要性,主张广积学识,反对空疏浅陋和刻板模仿,同时也肯定文学作品抒情言志的特点;求醇雅主要是追求作品内容醇正高雅,语言纯净典雅。三者之间,宗六经和重学问都是求醇雅的途径,求醇雅则是它们的目的,也是朱彝尊文学思想的极至和核心。  相似文献   
69.
吴伟业是清初具有多方面成就的著名文学家,诗、词、戏曲均所擅长,并且有人还认为他是《红楼梦》的真正作者。本文是关于吴伟业诗词曲的一组阅读心得和发现,主要包括:(一)从《穿山》诗及其与杜甫《望岳》、李商隐《初食笋呈座中》等作品的联系谈到成才与立志的关系;(二)《梅村咤句的出处、影响及其社会学和文学史的意义;(三)关于《临江仙·逢旧》词的两种不同评价以及对前人评价的来源考察和对今人评价的商榷意见;(四)《秣陵春》传奇曲文被历史小说《隋唐演义》引用嫁接及其所反映的家国兴亡之感这一共通主题与清初文学思潮的联系。  相似文献   
70.
明清之际是中国古代文人结社最为繁盛的时期。著名思想家陈瑚创立的“莲社”是清初重要的遗民诗社之一。“莲社”的文献资料主要见于陈瑚纂辑的一种唱和类诗歌总集《顽潭诗话》,但《顽潭诗话》所收作品及其作者相当庞杂,并不简单等同于“莲社”的社诗总集。通过对《顽潭诗话》的仔细分析和鉴别,可以获知“莲社”的成立时间、集会唱和、基本成员等方方面面的具体情况,为该诗社勾勒出一个比较清晰的面貌。同时,以《顽潭诗话》为线索,还可以进一步探究陈瑚以及其他“莲社”成员另外组织或参加过的若干诗社,从而理清“莲社”及《顽潭诗话》更多方面的关系。所有相关考察将有助于对整个清初遗民结社乃至古代文人结社进行深入的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