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669篇
  免费   101篇
  国内免费   32篇
管理学   411篇
劳动科学   26篇
民族学   52篇
人才学   68篇
人口学   67篇
丛书文集   810篇
理论方法论   176篇
综合类   1815篇
社会学   247篇
统计学   130篇
  2024年   21篇
  2023年   69篇
  2022年   48篇
  2021年   50篇
  2020年   49篇
  2019年   58篇
  2018年   32篇
  2017年   41篇
  2016年   52篇
  2015年   87篇
  2014年   194篇
  2013年   145篇
  2012年   195篇
  2011年   213篇
  2010年   199篇
  2009年   212篇
  2008年   194篇
  2007年   216篇
  2006年   197篇
  2005年   180篇
  2004年   150篇
  2003年   152篇
  2002年   104篇
  2001年   110篇
  2000年   102篇
  1999年   86篇
  1998年   57篇
  1997年   47篇
  1996年   55篇
  1995年   63篇
  1994年   47篇
  1993年   41篇
  1992年   33篇
  1991年   40篇
  1990年   25篇
  1989年   37篇
  1988年   25篇
  1987年   30篇
  1986年   21篇
  1985年   22篇
  1984年   22篇
  1983年   17篇
  1982年   13篇
  1981年   15篇
  1980年   6篇
  1979年   5篇
  1977年   3篇
  1964年   3篇
  1963年   3篇
  1959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380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51.
语境对交际双方的语言运用起制约和解释两种作用。说话人要选择适合语境的语言表达形式 ;听话人则借助语境弥补对话中省略的推理过程 ,或在有歧义的情况下选择词义。背景知识的多寡和相关性的高低是影响语境的重要因素。语境伴随语篇和交际而产生 ,并随着交际的推进层层展开 ,因而语境是动态的。交际者可以借助已有语境理解语篇 ,也可以主动地利用各种手段创造有利于交际的语境。  相似文献   
152.
中国封建社会长期延续的原因何在?从本世纪三十年代以来,就是我国史学界曾多次加以探讨的一个重大历史课题。目前仍意见歧出,难于作出大家比较公认的结论。笔者发现,东汉末三国初杰出的政论家仲长统,实际上已预见到当时的社会将在一治一乱中循环往复,找不到解脱的出路。用我们今天的话来说,就是封建社会将长期延续。仲长统是怎样提出这个问题的?他是如何加以论证的?他拟定的社会政治改革方案是什么?他的观点对我们所讨论的问题有何价值?本文拟略陈固陋。  相似文献   
153.
新材料产业是中国即将进行经济刺激的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它对于促进技术的发展和整个区域产业结构升级,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首先对新材料产业发展的趋势与特点进行总结,并对河北省新材料产业发展及产业优劣势和面临机遇进行了深入分析,根据产业发展趋势及河北省自身基础找出了新材料产业发展的重点领域,并就如何推进新材料产业发展提出了具体的、可操作的建议.  相似文献   
154.
新型城镇化也称之为人的城镇化,就是要在经济发展的同时注重人的发展。在城镇化的传统评价体系中,我们主要使用市民数量、城镇数量、城乡基础设施等指标来评价农民市民化程度,重点放在评价市民化、城镇化数量扩张及"物的城镇化"等硬件方面,却严重缺乏对"人的城镇化"的评价指标。因此,我们在新型城镇化背景下,以"人的城镇化"为核心,注重社会环境、身份认同、社会权利等行为与态度指标,重新构建了一套评价农民市民化的指标体系,以弥补现有评价指标的缺陷。  相似文献   
155.
一百多年来,中国学者在向外译介中国文学、传播中国文化的崎岖道路上不断攀爬探索,虽挫败连连,但却越挫越勇,留下了许多宝贵的经验和教训。中国学者的文学英译有其自身的文化与美学价值,有着汉学家的中国文学英译所不能比拟的作用和意义。与霍克斯的译本相比,杨宪益和戴乃迭翻译的《红楼梦》在英语世界遭受冷遇,并不是因为杨译本质量不佳,而是因为其采用的以忠实文本为圭臬的翻译策略在当时来说有些超前,而现在则已经具备了接受这样翻译的国际语境;老舍将其小说《离婚》的英译者伊文·金告上法庭,并收回版权自行翻译,只因其译者在发挥其译者主体性时失去了底线,歪曲了中国文学;麦家的长篇小说《解密》在英语世界的成功提醒中国的英语学者,重视和讲求文本迻译策略的同时,还要强调译本的宣传推介等市场营销工作。及时总结中国学者文学外译的经验和教训对中国文学文化走向世界并融入其中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56.
网络时代呼唤教师角色的转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网络时代给教育带来了许多新变化、新特点。教师要适应这些变化,就应实行角色转换,从文化知识的传授者、知识学习的指导者、课程教材的执行者、教育教学的管理者转变为未来生活的设计者、知识体系的建构者、课程教材的研究者和人际关系的艺术家。  相似文献   
157.
158.
近年来,我国“三农”问题日益严重。其原因主要在于现行农村土地集体所有权制度存在诸多缺陷。改革农村土地所有权制度势在必行。在诸多改革思路中,国有化与私有化的主张均存在根本缺陷,坚持并完善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制度才是合适的选择。集体土地所有权制度的缺陷主要表现为:所有权代行主体不明确;所有权权能虚化;所有权权属登记制度不完善。完善集体土地所有权必须:确立合理的代行主体;强化基本权能;健全登记制度。  相似文献   
159.
《楚辞》的时间意识表现出两大特征 :一是从循环的时间观来看 ,潜藏着四季、朝夕与生命情感相对应的原型模式 ;二是从线性的时间观来看 ,强烈地表现出对时间迁逝的敏感与焦虑。其原因根植于楚人的日崇拜文化。《楚辞》所表现的空间意识则呈现出阔大与开放的特征 ,这与作者的观照方式以及当时的神仙思想、哲学观念等有着密切的关系。《楚辞》的时空意识对中国文人的审美意识和文化心理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0.
《儒林外史》假托明代,故事中多有涉及违法处,如庶民的违法娶妾。在第三十四回,杜少卿希望国家立法限制娶妾,却不知随意娶妾实已违法,也不知明代已有与其方案极其接近的法律。这段描写,究竟是作者不知道明朝制度所致,还是别有创作目的在焉,值得仔细探讨。由于清乾隆五年删定律例时,删除了明律中有关娶妾限制之款,而《儒林外史》作者明显很熟悉法律,于是作者之知不知明代相关规定,不仅关系到第三十四回中相关叙述的创作年代问题,还涉及作者是否为吴敬梓、原书形态等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