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篇
  免费   1篇
丛书文集   5篇
理论方法论   3篇
综合类   13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1.
净慧法师倡导的"生活禅",秉承原始佛教的基本精神,与"人间佛教"相得益彰、交相辉映。在理念和修行上,"生活禅"上都折射出自初创以来佛教面临的些许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神圣抑或世俗?苦行抑或中道?生活化抑或不二法门?言不达意抑或得鱼忘筌?这些问题贯穿于佛教发展的始终,同时也是佛教社会学的重要话题。对于这些重大的理论和现实问题的不同回答,展现出不同宗教在含义、性质等侧重点上的差别,及其面向社会特别是政教关系所采取的不同态度。  相似文献   
12.
观音信仰的中国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观音信仰是中国佛教菩萨信仰的典型。观音信仰的中国化不但是所有菩萨信仰中国化中最彻底的一种,也是整个印度佛教中国化的代表。观音的身世、显化、灵感、道场等大乘佛教中最流行的几种观音信仰要素中,皆反映出印度佛教观音信仰传入中国后在正统佛教范畴内所发生的中国化。观音信仰的中国化是所有外来文化在中国命运走向的一个缩影,是印度佛教文化与中国固有文化不断交往的历史凝结,是适应中国社会背景与文化传统而必然发生的一种文化嬗变。  相似文献   
13.
铃木大拙是20世纪上半叶对西方禅佛教发展影响最大的学者和禅师.他所弘传的禅佛教思想被称为"铃木禅",深刻地影响了当代西方社会佛教及禅宗的传播和发展.铃木在向西方主动弘扬禅佛教的同时,强调了东方思想的优越性;他所阐释的禅佛教采用了不同于传统佛教研究的方法和策略,影响了20世纪上半叶的禅佛教研究;"铃木禅"在积极与西方思想会通的同时,也对西方社会的生活及其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佛教畜犬现象从南北朝开始一直持续到今天。佛教畜犬既有僧人个人行为也有寺院集体行为,既是出于佛教的慈悲利生精神,也有其现实需要。犬在佛教的宗教生活中扮演着多重角色,犬的异象常常被用来反映高僧的感通能力和佛法的高深。与印度佛教相比,畜犬是中国佛教的特色之一,是佛教中国化的表现。畜犬现象反映了戒律的理想与现实之间的差距,以及戒律的本土化问题。对畜犬行为的理解和认识,在当代佛教积极参与动物救助的时代背景下,也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5.
民俗佛教是佛教中国化进程中与精英佛教相对应的佛教样态,在经典崇奉、神灵信仰、宗教组织等方面具有自身的特点。唐宋时期精英佛教的发展逐渐回落,而民俗佛教的发展则出现高扬的态势。民俗佛教虽然与古印度佛教有继承关系,但是它更多地被民俗生活所熏习,由此产生的佛教充分展现了佛教中国化进程中不同于精英佛教的特点。  相似文献   
16.
楚山绍琦禅师在继承五代时期永明延寿“唯心净土,自性弥陀”思想的基础上,提出了自己的禅净融合理念与具体的修持方法,我们可以称其为“念佛禅”。这种思想与实践不但使楚山禅师成为塑造中国佛教发展历史的一代领袖,对中国佛教内禅净融合趋势的发展产生了很大的影响,而且对今天佛教宗派之间关系的调整和汉传佛教的复兴具有现实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敦煌寺的位置、起源、演变等系统的考证,认为其是汉长安城一带惟一遗存至今的佛教寺院,是陕西现存佛寺中历史最悠久的寺庙,也是整个中国有资可证的最古老的佛寺之一。该寺因为是中国佛教史上第一个大规模翻译佛经的地方,所以,具有非常重要的历史地位和现实的开发价值。  相似文献   
18.
胡适的宗教研究贯穿于其哲学研究中,构成了其哲学研究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同时又受到其哲学研究态度和方法的影响。在民间信仰研究领域,胡适将宗教等同于迷信,实际上是将宗教从哲学研究领域分离出去。胡适和铃木大拙的争论在某种程度上反映了描述性方法和规范性方法的矛盾,更源于他们对宗教和科学性质的不同认识。胡适对宗教的批判很大程度上是由于他对民俗的偏见和对科学的崇尚所致。哲学、民俗、科学构成了解读胡适宗教研究方法的关键词。  相似文献   
19.
依据汉文资料对阿育王即位前几件重大史实的考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阿育王是古代南亚非常重要的一个历史人物。近代以来,随着阿育王法敕这一重大的考古发现和解读成功,国外对阿育王的研究盛行不衰,这成为南亚古代史研究中一个极为耀眼的焦点,被誉称为“大放异彩”。在这一学术研究中,英国、印度、日本等国学者的成果尤为突出。其研究领域主要集中在阿育王法敕、阿育王支持的第三次结集和向外传教等方面,特别是阿育王法敕的研究,成果更为丰富①。这些研究所依据的史料主要是相继发现的铭文资料,即阿育王法敕,其次是南传巴利文资料和极少部分梵文资料。具有重要价值的汉文史料根本没有引起外国学者的…  相似文献   
20.
《金刚经》产生于公元前一世纪左右的印度,后经印度西北部传到我国西陲,四世纪末经河西走廊继续东传。公元402年,鸠摩罗什在长安首次将其译成汉文,自此,以长安为中心,迅速传往全国,后来还传到朝鲜、日本、越南等地,成为佛教史上一部极为著名的经典。本文拟对《金刚经》在印度大乘佛教史上的地位及其在中国的流传与影响略作探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