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篇
  免费   4篇
丛书文集   2篇
理论方法论   2篇
综合类   18篇
社会学   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4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1.
柯尔施在《马克思主义和哲学》中阐释了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哲学性和革命性,把马克思主义解释为一种“总体性”特点的理论,认为马克思主义具有理论与实践相统一、辩证法和革命相统一的哲学性原则。柯尔施反对经典马克思主义者对列宁哲学提出批评,认为马克思主义的辩证法绝对化,破坏理论与实践的统一,并意识形态施“意识形态”的功能,强调主观革命精神。  相似文献   
12.
19世纪中后期,马克思透过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的繁荣假象,看到了西方工业资本原始积累背后的虚伪本性,对大不列颠殖民主义予以深刻批判。马克思揭露了大不列颠对华殖民暴行及其危害,辩证分析了大不列颠殖民行径对印度统治的双重影响,但是到晚年时期,他重新纠正了早期关于大不列颠殖民主义的肯定性评价,对殖民主义在印度的历史作用进行了重新分析,深刻批驳了殖民统治在东方国家造成的深重灾难。马克思对大不列颠殖民主义鞭辟入里、入木三分的批判,对当下我们警惕形形色色的殖民主义、帝国主义具有警醒意义,也为今天抵御文化殖民主义与“和平演变”提供了理论武器,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提供了现实启示。  相似文献   
13.
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人民群众的共同期盼,是中国共产党不懈奋斗的目标。中国共产党汲取中国传统文化的“共富”理念,通过新民主主义革命建立人民民主专政的政权,通过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构建共同富裕的经济基础,通过改革开放完善共同富裕的体制机制,通过精准扶贫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朝着共同富裕目标迈出更加坚实的步伐。当前,必须继续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在大力发展生产力的同时,进一步完善分配体制,从而使共同富裕取得明显的实质性进展。  相似文献   
14.
随着农村进城务工人员的增加,出现了农村留守青年妇女这一特殊群体。受到传统观念、自身素质、经济因素以及社会制度因素等的制约,农村留守妇女普遍存在着家庭经济状况不理想、对婚姻家庭有心理压力、身体健康堪忧、政治参与度不高、精神文化生活欠缺、未来愿景体现传统倾向等现实问题,这些也成为阻碍其进一步发展的根源。为解决此问题,需要从提高农村青年留守妇女自身素质、发展农村经济、健全社会、基层组织功能3个层面进行推进。  相似文献   
15.
出于反思"现代性"而出现的后现代主义,目前已经发展成"带有西方色彩"的全球性社会思潮。它反对理性主义、整体主义、中心主义,主张多元价值取向,注重人文关怀,具有否定的全面性与不彻底性、价值取向的无中心性、传播形式的灵活性与多样性、行为表现的随意性等特点。后现代主义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培养我国青少年的批判性思维,有助于青少年的天性成长,但也往往易于模糊青少年的是非判断标准,侵蚀青少年积极有为的责任担当,诱使青少年养成享乐主义的生活习惯。为此,需要从强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领作用、加强对西方后现代思潮的理论研究、加强人文精神和心理健康方面的教育、引领网络与大众传播方向等方面做文章。  相似文献   
16.
党坚持人民主体地位体现了实现“中国梦”“为了谁”、“依靠谁”、“我是谁”的价值追问、力量源泉和责任担当。实现“中国梦”必须坚持人民群众的实践主体地位、价值主体地位、权利主体地位。当前,坚持人民主体地位面临官僚主义扩张、工具理性主义膨胀、社会分化加剧和公共理性欠缺等现实困境。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应该围绕人民主体观强化公权力与人民的新型关系;围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立科学合理的评价机制;围绕人民当家作主培养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的新公民;围绕巩固“人民主体的核心”切实加强执政能力建设。  相似文献   
17.
马克思哲学和维特根斯坦哲学代表两类差异很大的哲学典型,都深度解构了传统形而上学,分别开启了哲学革命的新路向,但二者的出场历史背景、哲学风格以及价值取向迥异。将这两次哲学革命进行比较研究,具有现实意义和理论价值,应该厘清马克思哲学与维氏哲学乃至整个现当代西方哲学的关系,探究中国哲学、西方哲学与马克思哲学携手共进的新路向。  相似文献   
18.
随着全球化的深入,各国在经济、政治和文化上相互交织的程度不断加深,文化在国际竞争中的地位日益凸显,文化领域逐步成为当今世界殖民扩张的新舞台。文化殖民正是以大众为主要对象,以维护或攫取政治和经济利益为目的,通过隐性文化渗透开展的殖民活动。西方国家通过文化殖民活动破坏了民族国家的文化体系,消解了民族国家的文化自信甚至全球文化的多样性。为了减少文化殖民浪潮的侵袭,我国应该巩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以抵御文化渗透,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以坚定文化自信,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以重塑世界文明交往形态。  相似文献   
19.
人民幸福是"国之大者".习近平总书记立足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坚持"人民至上"价值理念,反映时代发展的根本要求,提出人民幸福观,丰富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时代内涵.习近平人民幸福观坚守为人民谋幸福的初心使命,以人民群众为主体、以美好生活需要为动力、以艰苦奋斗为途径、以坚持党的领导为根本保障,以共同富裕为全体人民幸福的表征,解答了为谁谋幸福、如何谋幸福的问题,形成了系统科学的人民幸福观,为中国共产党长期执政提供合法性基础、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价值引领、为人类社会走向共同幸福指明方向,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与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20.
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是中国应对“全球治理之痛”而开出的“一剂良药”,呼吁国际社会携手应对全球性挑战,促进国际秩序和国际体系朝着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发展,推动建设相互尊重、公平正义、合作共赢的新型国际关系。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秉持天下为公之大道,为解决绝对贫困、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等世界性难题贡献了中国智慧与中国方案;超越了西方资本逻辑主导的全球治理方案;驳斥了“文明冲突论”等错误的西方思维范式;为人类社会提供了“互利共赢、和平发展”的新型交往范式,旨在共同建设更加美好的世界。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基于全人类的价值共识,在追求本国利益的同时兼顾他国合理关切,在谋求本国发展中促进世界各国共同发展,顺应时代前进潮流,符合世界历史发展的基本规律,致力于建立“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合作共赢、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具有极其重大和深远的世界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