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篇
  免费   0篇
民族学   1篇
人口学   2篇
丛书文集   4篇
理论方法论   2篇
综合类   21篇
  2021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2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3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1.
一、艺术构思必须创新 文艺是通过具体生动的形象来反映生活、观察世界的,所以在一部作品中那些个性鲜明的活生生的形象,总是具有特殊地位和作用的。真正的艺术作品,无论内容或形式都表现出一种千差万别的“特殊性”,决不会和前人或旁人雷同。构思要求“独感”,“独感”就是作者的独创。这个特点决定了文艺创作的构思非不断创新不可。创新一旦停止,构思的功用也就不复存在了。从创作目的看,人们写文章或作品,就是为了较长久地交际流  相似文献   
12.
<正> 近年来,文艺理论界对人性问题展开了热烈的讨论,促进了理论的发展,同时也影响到创作实践,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也带来了某些消极的后果。拿文艺创作来说,作者的思想更解放了,接触的生活领域更广更深了,作品较以前具有更多的人情味和人性美,这些都是应当肯定的。但由于过分强调了离开具体社会关系的人情美和人性美,而忘记、忽视了人的本质和阶级属性,致使极少数作品中出现了歪曲现实生活、丑化正面人物、美化反面人物的失真的描写。这些有严重缺点的作品流露出来的倾向是在宣扬一  相似文献   
13.
一转眼,父亲已经离去一年多了。父亲是个老铁路,是新中国的第一代铁路工人,为铁路建设奉献了一辈子。1952年,28岁的父亲离妻别子,去参加成渝铁路建设,从此走上了新中国铁路建设的道路,从四川一直修到祖国的大兴安岭。几十年的筑路生涯,成渝线、宝成线、陇海线、湘黔线、成昆线等多条线路上,都洒下了  相似文献   
14.
武汉市农民工生活满意度调查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武汉市980名城市农民工的问卷调查显示:性别、年龄、婚姻状况、打工年限、教育状况、和配偶相聚频率等不是影响农民工生活满意度的因素,而养育孩子数量、工作收入、是否购买各种保险、是否能及时拿到工资以及城市环境等因素,对农民工生活满意度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5.
恩格斯在《反杜林论》中说:“人们远在知道什么是辩证法以前,就已经辩证地思考了,正象人们远在散文这一名词出现以前,就已经在用散文讲话一样。”作为社会主义文学中的一种新型的文学创作方法——“两结合”创作方法,也是在总结过去文艺创作实践及其理论的基础上提出的。  相似文献   
16.
悲剧意识是刘萧作品的一个显著特点。她的作品深深植根于现实生活 ,在很大程度上反映出一种忧国忧民之思 ,带有很大的普遍性 ,显得分量很重。但总是给人留下希望与光明 ,显示出一股向上的力量 ,让人读了既感到沉重 ,又受到鼓舞。总而言之 ,深层次忧患意识的流露与浪漫主义理想的张扬 ,二者的结合 ,形成刘萧的悲剧风格独有的特色  相似文献   
17.
近几年来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社会不断进步,税收的种类不断丰富,为了大力加强社会公平财富与调节经济的发展平衡,我国开始对个人收入加大调控力度,不断地对个人所得税管理进行改革与发展。通过完善个人所得税的管理,强化个人所得税监管,提高个人所得税的税收比重,充分发挥个人所得税的功能与作用。  相似文献   
18.
李国珍 《老友》2021,(2):52-52
古人说:"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为避免留下子欲养而亲不待的遗憾,我以古稀年龄陪伴母亲左右,始终做到端水端饭、倒屎倒尿、洗衣晒被、看病熬药,尽到了一个儿子的孝心。6年前,我的老伴因尿毒症并发脑中风,造成半身瘫痪,卧病在床,长住医院,本来一个三口之家,就只剩下我和母亲两人。  相似文献   
19.
专业银行改革问题探讨李国珍银行作为现代经济生活的中心,在市场经济中处于“神经中枢”的地位,是联结全社会经济活动的纽带。其中,现代商业银行是直接提供各种金融服务的银行,它的经营范围广泛,其业务活动最能反映银行的基本特征,它是金融体系的主体。银行的商业化...  相似文献   
20.
本文诠释了“以人为本”的科学内涵,分析了图书馆“以人为本”、按需服务的可行性,对图书馆的职能拓展作了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