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篇
  免费   0篇
丛书文集   3篇
综合类   23篇
  2013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2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3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2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7 毫秒
11.
1994年3月22日,对于西北第二民族学院的师生们来说,是一个永远难以忘怀的日子。经过全国高校设置评议委员会的考察、评议,国家教委批准正式建立西北第二民族学院。这是我国民族高等教育发展史上的一件大事。在亲身经历了十个春秋的创业之后,我们倍加珍惜这一来之不易的成果,也深感担子的沉重和任务的艰巨。地域辽阔、资源丰富的祖国大西北,繁衍生息着30多个民族的1300多万少数民族群众,既是我国少数民族比较集中的地区,也是尚待开发的国家经济建设的部位。大西北经济的振兴、各民族的繁荣进步正面临着新的历史机遇,也呼唤着教育、…  相似文献   
12.
利用自行设计的脉冲电流发生装置和高温坩埚炉研究了脉冲电流对Fe70Cr18Ni12合金凝固组织的影响。结果表明,脉冲电流可明显细化Fe70Cr18Ni12合金的凝固组织,使该合金的晶粒尺寸由240μm细化到1.8μm;同时脉冲电流处理可改变合金凝固组织中奥氏体相和铁素体相的相对含量。  相似文献   
13.
民间故事的交流与交流的民间故事李增林,张鸿才本文对印度民间故事集《五卷书》、阿拉伯民间故事集《一千零一夜》、中国藏族文学《说不完的故事》、蒙文版《说不完的故事》四部书中的若干典范作品做了比较研究,初步探讨四部书在内容和形式上的相近现象。印度是个文明古...  相似文献   
14.
《九歌》是一组祭祀神鬼的乐歌。《山海经·大荒西经》云:“夏后开上三嫔于天,得九辨与九歌以下”。《离骚》云:“启九辨与九歌兮,夏康娱以自纵。”“奏九歌而舞韶兮,聊假日以媮乐。”可见《九歌》本为古代神话中乐章之名。《汉书·地理志》记:“楚人……信巫鬼,重淫祀”。楚国民间流传大量的神话传说,盛行原始崇教的祭神方式。祭祀时往往是歌、舞、音乐相配杂作,综合一道,既娱神鬼又娱群众。我们亦可视之为初期歌舞小剧萌芽。  相似文献   
15.
中国丰富而灿烂的古代文学遗产是世界文学宝库中引人瞩目的一部分。中华民族数千年历史造就了我国的古代文学具有其自身的特点。从世界领域来观察,既有其长亦有其短,瑕瑜并存,而且在长期的中西文化交流中受益匪浅。本文试图将屈原及其诗作置于世界文学范畴,看其在文学史上的地位。管窥蠡测,谨就教于方家。 1 在世界诗歌发展史上,从远古民间集体口头创作的原始歌谣,到逐渐出现文人整理的诗作,再过渡到诗人个人的创作,经过了漫长的岁月。当古巴比伦用楔形文字记述了史诗《古尔伽美什》、古埃及新王国时期(公元前1584—前525年)出现了宗教性  相似文献   
16.
李珣是回族先民,他以卓尔不群精神,于“夺春艳以争鲜”的花间创作主体倾向之外,另开“境界高远,词格庄重一路”。以词显现人格亦较为成功,对宋祁、晏殊、欧阳修、柳永、周邦彦、苏轼、李清照等人均有不同程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屈原是我国古代第一位以文学形象反映政治理想的浪漫主义抒情诗人.也是世界文学发展史上最早的一位才华卓绝的伟大抒情诗人《离骚》是屈原的代表作,是我国古代第一首雄奇壮美、富于独创和个性的抒情诗章.它长篇钜制,全诗三百七十三句,二千四百七十余字.(宋人洪兴祖《楚辞补注》本上375句.2490字.洪庆指出有二句为衍文对于《离骚》的创作时间.古今学者(?)法不一.主要有作于怀王朝和作于顷襄王朝二种认识.  相似文献   
18.
19.
《光明日报·文学》第165期,发表了王季思先生《不要以误传误》一文。文中强调指出:“必须认真考查第一手的资料”,并指出应当正确地运用校刊、考证和句读等整理古书的方法。这些都是正确的,尤其是对于当前清除“四人帮”反马克思主义学风在古典文学研究领域的影响来说,有一定的现实意义。但是,对文中所谈汉代乐府《东门行》的校刊问题,笔者却持有不同看法,拟略叙管见,以就教于王先生和广大读者。  相似文献   
20.
宁夏日报1980年5月11日的《六盘山》副刊上发表了《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古代民歌〈长歌行〉浅谈》一文。其中解释第一句“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唏”说:“诗一开始,就用向日葵上的露珠等到太阳一晒就干掉的比喻,来说明时间稍纵即逝的道理”。其后又云:“作者用了向日葵叶上的露水……等比喻点缀和加强了全诗的寓意”。这种分析是可取的,然而将“葵”字解为“向日葵”却是需要商榷的。 细检今人有关解释古诗文中“葵”字的著述,绝大多数解为“向日葵”、“葵花”。如北京大学中文系中国文学史教研室所选注的《两汉文学史参考资料》注释《长歌行》“青青园中葵”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