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23篇 |
免费 | 5篇 |
国内免费 | 1篇 |
专业分类
管理学 | 4篇 |
人口学 | 86篇 |
丛书文集 | 2篇 |
理论方法论 | 6篇 |
综合类 | 22篇 |
社会学 | 1篇 |
统计学 | 8篇 |
出版年
2023年 | 5篇 |
2022年 | 1篇 |
2021年 | 2篇 |
2020年 | 2篇 |
2017年 | 4篇 |
2016年 | 3篇 |
2015年 | 1篇 |
2014年 | 3篇 |
2013年 | 4篇 |
2012年 | 5篇 |
2011年 | 11篇 |
2010年 | 3篇 |
2009年 | 6篇 |
2008年 | 7篇 |
2007年 | 4篇 |
2006年 | 11篇 |
2005年 | 7篇 |
2004年 | 5篇 |
2003年 | 7篇 |
2002年 | 5篇 |
2001年 | 4篇 |
1999年 | 6篇 |
1998年 | 5篇 |
1997年 | 1篇 |
1996年 | 3篇 |
1995年 | 3篇 |
1994年 | 5篇 |
1993年 | 6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21.
22.
23.
人口结构对于国家战略制定具有重要意义,人口结构变化深刻影响着经济增长模式、消费模式和中长期竞争力发展.揭示人口结构变化的影响因素、演化机理,研究其对全社会公共治理、商业模式等微观组织管理理论与实践的创新以及与经济社会发展的相互影响及变化规律等,具有重要的科学价值和实际意义.现阶段研究已在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改善教育公平与收入分配差距、人口跨区域流动等方面有了一定的成果.未来研究中,应继续关注人口结构的影响因素和演化机理、其对社会经济的影响、人口结构变迁下的公共治理政策研究,微观组织管理理论创新等问题. 相似文献
24.
农民工的社会网络结构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2005年深圳外来农村流动人口的调查数据,利用指数随机图模型(p * 模型),分析了农民工的社会网络(包括社会支持网和社会讨论网)结构.分析结果显示,农民工社会网络关系稀疏.尤其是社会讨论网;无论在聚敛性还是扩张性方面,农民工社会网络的核心一边缘的局部结构均较明显,且有小团体现象产生;社会支持和社会讨论关系都更可能受到中间人的控制或约束.属性变量对社会支持网的影响较多.而对社会讨论网的影响较少.指数随机图模型为基于社会网络来认识农民工的社会化过程提供了新的方法. 相似文献
25.
中国农村大龄未婚男性安全性行为倾向的影响因素:基于计划行为理论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基于计划行为理论,研究了受到婚姻挤压的农村大龄未婚男性安全套使用倾向的心理因素和社会人口统计因素。数据来源于2008年8月-9月西安交通大学人口与发展研究所在安徽JC区开展的"农村大龄男性生殖健康和家庭生活调查"。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积极的互动态度、较高的性伴规范,较高的知觉行为控制和首次性行为中使用了安全套的经历与大龄未婚男性安全套使用倾向显著正相关。此外,较小年龄组的未婚男性更倾向于使用安全套。本研究结果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农村大龄未婚男性安全套使用机制,能为促进农村地区安全性行为的干预项目提供理论借鉴和支持。 相似文献
26.
基于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并结合第四、五、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全面分析近年来中国男性婚姻挤压的态势与特征。研究表明,男性婚姻挤压现象及其后果已全面显现:2010~2020年全国婚龄人口性别比急剧升高,预计2036年将升至峰值116.13;与以往主要集中在社会经济发展较为落后的地区不同,当前经济发达且城镇化率较高地区的未婚男性过剩现象也逐步显现;男性婚姻挤压导致男女两性间初婚水平和模式的差异巨大,男性初婚概率较女性明显偏低,未婚男性成婚期望年数大幅增加;农村大龄未婚男性的规模始终较大、比例始终较高,城镇大龄未婚男性群体也日益凸显,2010~2020年45岁及以上城镇未婚男性由176.04万人增至387.77万人;大龄未婚男性的经济资源相对匮乏,对最低生活保障金的依赖加重,在老年阶段处于不健康状态的比例上升且独居比例较高。 相似文献
27.
基于压力过程理论和生命历程理论,利用2001~2018年安徽省农村老年人福利状况调查数据,考察农村老年人心理健康的发展轨迹。结果显示,农村老年人心理健康的年龄轨迹呈曲线模式,随着生理年龄的增长,老年人的生活满意度先上升后下降,抑郁水平呈上升趋势;农村老年人生活满意度的队列轨迹呈倒U形模式,抑郁水平的队列轨迹呈U形模式,较早和较晚出生的老年人生活满意度较低、抑郁水平较高,中间队列即在20世纪30年代前半期出生的农村老年群体的生活满意度最高、抑郁水平最低;婚姻状况和工作阶段对农村老年人心理健康发展产生生命阶段效应;女性、收入较低、负性生活事件压力源较多的老年人心理健康较差,自评健康较好、经济支持较高、情感交流较频繁的老年人心理健康较好。 相似文献
28.
中国农村老年人养老院居住意愿的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利用西安交通大学人口研究所2006年在安徽省巢湖地区进行的"安徽省老年人生活福利状况"抽样调查数据,采用Logistic多元回归模型,分析老年人社会经济状况、健康状况、孝道观念和代际支持因素对老年人入住养老院意愿的影响。居家养老符合大部分农村老年人的愿望,但也有相当一部分老年人对机构养老抱有期待。传统的孝道观念对于农村老年人选择养老院养老起到了阻碍作用。慢性病所带来的医疗需求是老年人愿意入住养老院的动机之一。老年人在居家养老中更重视感情上的"孝",而子女给予的实际的"养"并不能降低老年人入住养老院的意愿。 相似文献
29.
利用西安交通大学人口与发展研究所"安徽省老年人生活福利状况"调查数据,采用随机效应模型,研究农村老年人提供孙子女照料对家庭代际支持的影响。研究发现不管对儿子还是对女儿,提供孙子女照料都会加强其对老年父母的代际支持。但是子女与老年父母居住距离的差别,造成照料孙子女作为结合家庭的中心资源所起到的作用有所不同。其中由于儿子被寄予养老的主要责任,与老年父母代际交换关系受居住距离的影响更大。老年父母与儿子之间的服务性(生活照料)互惠关系随居住距离的增加而增强,但情感回馈则被削弱,且老年母亲通过向儿子提供孙子女照料得到经济回报的互惠关系强于老年父亲与儿子的互惠关系。老年父母向其子女提供孙子女照料帮助符合合作群体模式下交换的目的是增强回报能力的原则。 相似文献
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