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5篇
  免费   5篇
管理学   1篇
民族学   7篇
人才学   1篇
丛书文集   13篇
理论方法论   2篇
综合类   16篇
社会学   1篇
统计学   9篇
  2023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3年   5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4年   4篇
  1991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1年   1篇
  197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本文通过对云南哀牢山泥石流的研究,认为自然灾害的发生和治理过程不是一个纯自然的过程,它与人类社会的行为和文化密切联系.灾害能够导致人类文化的变迁,而人类文化也能够回应灾害并形成应急机制和预防手段.灾害后果、救灾过程和预防方法能够改变村民的生活方式和居住条件,改变原来的族群关系,使人类重新思考人与自然环境的关系,反思乡村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42.
作者对云南哀牢山区赫查莫村及其周边彝族尼苏人的疾病观念和传统疗法做了人类学田野调查,认为尼苏人在传统上倾向于把疾病分为两类:一类是需要通过宗教仪式加以治疗的,另一类是需要通过服药加以治疗的。作者认为,在社区医疗事业不断发展和农村医疗保险制度逐渐完善的今天,尼苏人的疾病观念和传统治疗法仍发挥着较大的作用,彝族社区中的常见病和多发病多是靠传统方法治疗的。彝族人对于传统方法的认同不能被简单地归因于经济困难,它是与彝族的传统信仰和知识体系密切联系在一起的。  相似文献   
43.
本文从理论、研究重点、学术流派和发展趋向等方面对灾害的人类学研究进行了详细梳理和研讨。灾害不仅是一种自然事件,还是一种社会和文化事件。灾害的发生是环境脆弱性和人类群体脆弱性相结合的结果,即生态系统中潜在的破坏性因素与处在较为落后社会经济条件下的人口状况是其产生条件。灾害的人类学研究,内容广泛,形成了多种解释方式及理论流派,核心是对灾害进行文化构建,与其他学科共享研究的问题及调查方法是其总的趋向。  相似文献   
44.
在春秋时期人性觉醒和艺术觉醒滋养下,春秋文学开始自觉。六经对形式技巧和审美意识的自觉追求、六经的文体分类、在经学研究中形成的自觉的文学理论意识、春秋士大夫赋诗言志修饰辞令、孔子对文的重视及《左传》的"有意为文"均可作为春秋文学自觉的明证。"春秋文学自觉"是本是源,"汉代文学自觉"及"魏晋文学自觉"是末是流,是文学发展史上的规律性的"再醒觉"。探讨中国文学自觉应该从本源探讨起,这对弘扬中华民族悠久而优秀的文化传统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45.
合理设置党的工作机构,是政治体制改革的一个重要方面。本文对建国以来党的工作机构的变化过程及其特点进行了较为深入的探讨,主要划分为四个时期:一是逐步完善以及中央集权型格局的基本形成:二是逐步国家化、行政化以及过分集权化;三是全面瘫痪以及畸形发展:四是进行改革的理论探索与实践。  相似文献   
46.
近年来,随着流通体制改革和市场经济发展,农村生猪生产在市场经济中受价值规律的影响,去年出现“卖猪难”而今年却转向成了“收猪难”,产销矛盾一直困扰着市场。为弄清原因,笔者根据南汇地区的有关资料,就这一问题作了专题调查。  相似文献   
47.
<正> 储光羲是唐开元、天宝年间著名的山水田园诗人.天宝十三载(754年).殷璠编《河岳英灵集》,收其诗十二首,序中有云:"粤若王维、昌龄、储光羲等二十四人,皆河岳英灵也,此集便以河岳英灵为号."足见储氏当时诗名之盛.后世对他也颇多推崇.北宋苏辙称其诗"高处似陶渊明,平处似王摩诘."明胡应麟则云其诗"闲婉真至"."卓然名家".《四库全书总目提要》评其诗云:"……"其诗源出陶潜,质朴之中,有古雅之味.位置于王维、盂浩然间,殆无愧色.《河岳英灵集》称其削尽常言,得浩然之气,非溢美也."  相似文献   
48.
何秋涛《朔方备乘》的史学价值与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雅片战争之后,经世致用之学形成一股社会思潮,出现了林则徐、魏源、姚莹、包世臣等为首的地主阶级改革派人物和《海国图志》、《康■纪行》、《海国四说》、《瀛环志略》等一批颇有价值与影响的史地著作。开拓了士林阶层的一代新风,在中国近近思想文化界产生了重要的启蒙作用。何秋涛编撰的史地巨著《朔方备乘》,就是其中的杰出代表。一何秋涛(1824—1862),字愿船,福建光泽县人。史载何“少负异禀,过目成诵”。“披天下舆图,能历举府厅州县名,默数其四境所至”。①1843年(道光廿二年)举于乡,逾年中进士,授刑部主事之职,1853…  相似文献   
49.
社会派和人生派作为中国现代电影文学发展史上的两大流脉,在1940年代后半期得到了新的发展,其电影文学剧本思想主题的表达呈现出新的特点。在多重压力的共同牵涉和综合作用下,其电影文学剧本的"示义"过程是具体形象地"隐寓"在文本之中的。  相似文献   
50.
李永祥 《民族研究》2023,(1):127-139+146
“生物多样性”作为一个学术概念源于保护生物学。随着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公约》的签订,西方生态人类学研究者开始关注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中的各种理论和现实问题,对生物多样性的就地保护方式、生物多样性的可持续利用和惠益分享、生物多样性与文化多样性之间的关系等进行了深入研究,建构了多学科研究范式。他们的研究,既与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公约》的核心内容一致,又保持了生态人类学的学科特点。作为西方生态人类学研究的新领域,生物多样性研究对于推进生态人类学学科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