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5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管理学   1篇
民族学   1篇
人才学   2篇
丛书文集   9篇
综合类   34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3篇
  1993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1.
通过对苏州拙政园、留园、上海豫园、扬州个园、无锡寄畅园等诸多名园的考察,研究了江南园林在布局、叠山、理水、借景、园路设计和色彩运用等方面的特点。  相似文献   
12.
中东和平进程与美国石油利益李秀当今举世瞩目的中东和平进程,在美国的积极促合下取得了实质性的进展1991年马德里中东和会后,经22个月,11轮阿以和谈,于1993年9月签署了巴以原则协议,1994年10月签署了约以和平条约,目前叙以也在进行和谈之中.战...  相似文献   
13.
对广元市苍溪县、绵阳市梓潼县等地 8个乡镇进行了合理而成功的规划 ,其成功经验值得在川西北丘区乡镇规划中借鉴和推广。规划原则 :因地制宜、依山就势、合理利用自然地形的起伏 ,创造丰富多变的建筑群体景观。规划的指导思想 :面向未来 ,面向乡镇综合开发和房地产市场 ,面向实际。规划方法 :变传统的时限规划为规模规划 ,变单一的土地适应性评价为土地综合评价 ,变“专家型”封闭规划为“参与型”的开放规划 ,注意乡镇风貌规划 ,注重规划的可操作性、实用性和指导性 ,采用计算机绘图  相似文献   
14.
作为伟大的哲学家,苏格拉底和孔子的声名流传千古,其影响至今犹在.作为分别矗立于中西方思想高峰的巨人,他们都为后人留下了丰富的传播学思想.本文通过考察苏格拉底和孔子的传播学思想特征,从传播媒介、传播路径模式选择、传播过程、传播类型等方面分析了二人传播学思想的异同以及对现今传播活动的启示.  相似文献   
15.
在五四青年节之际,介绍一下马克思青年时代的思想特点,对青年和青年工作者或许会有一定的裨益和启发的。 马克思是马克思主义的创始人之一,是国际无产阶级的伟大导师。但是,马克思18岁至23岁在柏林大学上学时期,是青年黑格尔派。他柏林大学毕业时提出的哲学博士论文《德谟克利特的自然哲学  相似文献   
16.
如何管理多样化的个体是现代社会关注的焦点之一。本文对在组织中如何推行个性差异管理提出了具体措施,并就如何使这些想法成为组织文化的一部分作出了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17.
在对绵阳市城区主要绿化树种的蚧壳虫危害进行调查的基础上 ,发现绵阳市城区主要绿化树种受蚧壳虫危害最为严重的有紫薇、法国梧桐、珊瑚树、垂柳、小叶女贞等 ,本文对紫薇等几种受害树种作了调查  相似文献   
18.
红色文化与乡村旅游有着天然的联系,二者融合发展在理论界和实践中均取得了共识.但对韶山市典型案例研究的结果表明,红色文化事实上具有公益性、市场化和境域性并存的特征,无法与乡村旅游完全融合,只能发挥政府机制、市场机制和开放机制的综合作用,通过三种模式嵌入乡村旅游:公益性红色文化联动式嵌入、市场化红色文化融合式嵌入、红色文化旅游资源共享式嵌入.公益性红色文化联动式嵌入,发挥公益性红色文化的引导作用,鼓励多主体参与文旅市场,丰富联动产品的价值创造路径;市场化红色文化融合性嵌入,促进文旅产业资源的要素重组,推动产业结构转型升级,丰富融合产品的价值创造路径;红色文化资源共享性嵌入,充分发挥红色文化与乡村旅游资源的区域辐射作用,完善共享政策支持体系,丰富城乡全域旅游的价值创造路径.这三种嵌入模式可以实现红色文化与乡村旅游的结构性耦合,避免二者笼统融合和简单捆绑的弊端,有利于快速形成全域旅游新业态,助推国家的乡村振兴战略.  相似文献   
19.
以阆中古城保护为例,从保持历史文化城镇的风水环境、文化思想、物质实体等几方面对历史文化城镇保护中的“原真性”原则进行了分析,说明了全面客观理解原真性对于正确选择保护方法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20.
学术界对于中国英语的争论主要集中在中国英语的界定、中国英语的可接受性标准及其所具有的语言特征等问题上。通过对这些争论进行分析和探讨,我们首先对中国英语进行了重新界定,其次讨论了中国英语的可接受性标准,认为对它的裁决应该取决于它的交际效果,取决于它是否已经成为一种群体性的语言而广为使用。最后,我们探讨了中国英语的语言特征,认为它体现在语音、词汇、句式和篇章三个层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