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4篇
  免费   0篇
管理学   1篇
劳动科学   1篇
丛书文集   18篇
理论方法论   2篇
综合类   19篇
社会学   1篇
统计学   2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3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虚己以游”是中国历史之乱世时期困厄文人寄托心志、告慰灵魂的生存状态和运思方式的写照,其蕴藏于作家的创作之中,从而成为乱世时期困厄文人文学创作的主要特征之一.“虚己以游”缘起于巫术传统,历经庄子的“草根世界”和屈原的“庙堂世界”而成熟,并被赋予哲学意蕴,即在有限而超越有限,也就是实现“内向超越”.而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困厄文人从现实生活到文学创作依旧秉承“虚己以游”的传统,但是,他们的“虚己以游”突破了庄子“草根世界”和屈原“庙堂世界”的界限,在两个世界之间无奈地穿越遨游,以游心、游仙、游山、游乡、游冥等“游”之方式建起一种跨越时空的精神联系,在自己的期待视野中解读人生价值和人生理想.  相似文献   
42.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困厄文人成就了中国文学史上别有特色的乱世文学,作为中国文学乃至世界文学的一枝奇葩,此期文学得到国内外学术界的关注,但是从心理维度考察分析作家作品的创作风格、创作内容形成的心理机制及其与社会时代背景的关系至今研究不多.文章以魏晋南北朝时困厄文人的人生经历及其创作为研究对象,将其置于心理期待的视野下,通过困厄文人对人生价值的认识及其自我实现方式的心灵慰藉的分析,将其分为三种类型,即执着型、超越型和沉潜型,从而更好地理解文学与社会、政治、经济及作家生活经历的关系.  相似文献   
43.
1927年7月大革命失败后,马克思主义非但没有消失,反而以前所未有的态势传播开来。造成这种"矛盾"和"奇怪"现象的原因,除国际背景与国内形势的相互作用外,主要是由于国共两党在政治合作的同时,曾发生意识形态上的密切关联。从三民主义与共产主义关系演变的角度进行考察,会对民国时期的马克思主义思潮产生许多新的认识,也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4.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