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篇
  免费   0篇
丛书文集   2篇
综合类   15篇
社会学   1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1.
口语交际时表达者常用一些动作、姿势、表情等非语言手段(如点头、摇头、皱眉、微笑、翘大拇指等)来传递信息,这些指称或描述身体动作、姿势、表情等非语言手段的词或短语,有一些可以表达比较固定的语义,这类词语可简称为"动作表义词语"或"动作词语".具体考察<现代汉语词典>和<汉语大词典>中的此类词语的收录情况和释义处理,发现存在一些问题.那些结构凝固性强的、有固定义项的动作表义词语,词典应该系统收录,尽量避免多收或遗漏.对动作表义词语的释义,应该有统一的体例,释义项目尽量齐全一致,避免随意性;释义应完备周密,尽可能准确反映语言事实;释义用词应严谨一致;近义的动作词语的释义处理尽量照应周到.这项研究对词典收词和释义、对对外汉语词汇教学、对学习型词典的编纂都很有价值.  相似文献   
12.
语篇中的同义形式,既有语言性质的,也有言语性质的;有多种类型,词句反复和同义词等是狭义的,广义的则有多种,如:篇章中的指同手段之间,由换言连接成分、解释连接成分等篇章中的连接成分所连接的前后两个部分之间,在语篇中前后出现的方言成分与近义的共同语成分,汉语成分与近义的外语成分,非语言手段(动作行为)及其相应含义与同义的语言手段三者之间,语义铺陈的几个不同方面之间,等等。以上各种同义形式,既是语篇的形式衔接手段,也是语义连贯途径,由此构成并促进了语篇的内在关联。  相似文献   
13.
排比的篇章特点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排比各项所构成的一个整体可称为“排比块”,这样的言语板块是语篇中特别醒目的言语片段。处于散句中的排比块是说写者表达用力、表义突出、用情最深的部分,也是听读者感受特别鲜明之处。排比块与上下文有其联系类型、造句功能、谋篇功能、语篇位置、连用情况、表义传情效果等。将排比作为一个整体放在语篇中来考察的思路和视角使我们对排比获得了更为全面、更富有新意的认识。  相似文献   
14.
作为现代汉语典范著作的研究范本,《论析》一书启发语言学者再思考如下问题:要认识现代汉语的真实面貌和内在规律,必须寻找并确定一批站得住的可靠的语料,对研究对象进行科学的定位;必须探索科学的研究方法,如语义语形语用相结合,定量考察并作穷尽性分析,定量描写与分类描写有机统一等;必须关注专人专书研究与现代汉语书面语研究的系统工程和分步计划问题。  相似文献   
15.
方言成分在文学作品中的出现方式表现为如下不同层次直接选用方言词语和语法格式,这是多数情况;方言成分与相应的共同语成分在语篇中前后出现,形成语义复现;方言成分"升格"为作品的描写或议论对象.上述方式与作家的创作意图、对方言的敏感和判断力、语言规范化意识等相关;泛地域的方言成分,不利于作品语言风格的统一和地方特征的突出;方言成分的有效运用,可补充共同语的表现力,可提升方言的美誉度和知名度.  相似文献   
16.
本文描写并分析大学生干部竞选演说的语 言特点,讨论与其相关的语境问题:九十年代市场经济的 时代背景对口语的普遍而深刻的影响。其演说的语言特 点主要有: 1词语修辞色彩有意错位; 2.从名字入手,讲 究“品牌战术”;3.句式选择时表现出对时尚的明显模仿; 4.句子结构复现,反映出深厚的民族文化底蕴;5句义蕴 涵丰富;6.语篇结构具有流行性。  相似文献   
17.
大学校园里,越来越多的学生开始自觉锻炼自己的社会工作能力和组织能力,希望通过担任班或校、系学生干部来全面提高自己,展示自己,于是,各班各系一年一度的千部竞选总是吸引着大多数同学的注意力。短短几分钟的竞选演说是竞选者综合素质的瞬间的集中展现,在一定程度...  相似文献   
18.
两项体词性偏正短语连用成句的表义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两项体词性偏正短语NP1和NP2 连用成句时 ,当两项构成联合关系 ,各项的偏项和正项之间与一般表示领属、限定等的定中关系不同 ;两项虽然都是体词性短语 ,但不是用于指称 ,而是用于陈述 ,使全句表达具有特别简洁凝练之效。以谚语为考察对象 ,NP1+NP2 的表义情况主要有 :第一 ,所强调的内容直接由字面表达 ,实际含义多在各项之首的偏项 (A1和A2 ) ;第二 ,要表达的实际含义不在字面 ,而在两项之后 ,可引申、推导得出 ,特别是当A1和A2 是名词表示人、物、地点、时间等时 ,NP1+NP2 具有格式意义 ,多表示“同类之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