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9篇
  免费   0篇
丛书文集   26篇
理论方法论   1篇
综合类   22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21.
“夷俗仁”,即东夷人风俗仁厚、纯朴,正说明他仍然保留着许多氏族社会的道风,因此,对西周人来说,在文化上是一种原始和落后的表现。“仁”的基本概念是“亲亲”,“义”的基本概念是“尊尊”,两者有着本质区别,是我国古文献中用以区分两种不同质文化差异的习惯用语,不能混为一谈。  相似文献   
22.
文章对《周易》“是宗教神学体系”和《周易》“宇宙观本体论的本质和主流是主观唯心主义”等观点提出了异议。作者认为,要正确地认识《周易》的哲学思想体系,首先要辨明两个问题:第一,《周易》是一部什么样的书?第二,《易经》和《易传》的关系是什么?本文认为,《周易》是一部既含有宗教巫术又含有哲学内容的著作,任何是此非彼的看法都是偏颇的。《易经》与《易传》的关系不是“旧瓶与新酒”的关系,而是源和流的关系。在《周易》的哲学思想体系里,虽然混有唯心主义的杂质,但其主流却是唯物主义和辩证法。当然并不是现代意义上的唯物主义和辩证法,而是古代原始的、朴素的唯物主义和辩证法。  相似文献   
23.
长期以来,治中国古代经济思想史的人们,几乎概无例外地将“不患贫而患不均”这句话,当作我国古代关于经济方面的基本国策而加以肯定和宣传。我认为,这一观点是值得商榷的。 “不患贫而患不均”原作“不患寡而患不均”,见于《论语·季氏》。原文为:“季氏将伐颛臾。……,孔子曰:‘……丘也闻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盖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夫如是,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既来之,则安之。今由与求也,相夫子,远人不服,而不能来也;邦分崩离析,而不能守也;而谋动干戈于邦内。吾恐季孙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也’”。这段话是孔子从其弟子冉有、季路口里得知季氏准备攻打颛臾时说的。  相似文献   
24.
美国大学要求学生读书量之大与读书速度之快是令人吃惊的。哈佛大学商学院的“案例教学”、哥伦比亚大学的“核心教纲”与耶鲁大学的“指导研究”,以及达特茅斯学院的“达特茅斯计划”、斯沃斯摩尔学院的“外来试验项目”和公立大学的“荣誉课程”,在培养大学生读书能力方面做得相当出色与成功。  相似文献   
25.
太公封齐是在周武王时期抑或成王时期,由于《汉书》的记载与《史记》不同,遂启争端。崔述鼓荡在前,学者景从于后,太公封齐为成王时事说遂风靡史坛。然夷考其实,此说可议之处颇多。诸多事例说明,武王时期封建诸侯是不容否定的事实。太公封齐为武王时事于史有征,于理为通,不宜轻易否定。  相似文献   
26.
近一个世纪以来,在对儒家文化的批判中,不论是近代资产阶级改良派的反封建斗争,或是“五四”新文化运动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冲击,矛头所向,首先对准包括以“男女授受不亲”为主要内容的儒家礼教,其抨击之猛烈,至今尚令人记忆犹新。 “男女授受不亲”一语见于《礼记·内则》。其具体细节为:男女“非祭、非丧,不相授器。其相授,则女受以篚。其无篚,则皆坐,奠之(放在地上),而后取之。”这一僵硬的规定,在今人看来,着实令人发笑。不惟今人,远在二干多年前的战国时  相似文献   
27.
《史记·鲁世家》中的记鲁庄公弟叔牙之言回:"一继一及,鲁之常也。"不少学者道认为"一继一及"便是鲁国乃至当时普遍的继承制度。其实,那只不过是鲁国国君继承谱系的表面现象,是叔牙企图使其同母兄弟继位的一个借口。当时实行的制度以"摘长子继承制"为原则,从而按"择贤"、"立长"、"以人"等方式进行的选择继承制。  相似文献   
28.
《周易》这部奇书,因为是假卜筮外壳面貌而出现的,所言之事又多“肆而隐”(《系辞传》语),因此自它问世以来,学者每病其难读。然而这部“天书”毕竟是历史的产物,如果我们以“六经皆史”的态度去破译它,就不难发现,在其深奥晦涩的词义中,储存着大量的历史信息,为善治史者提供着丰富而宝贵的资料。本文拟对归妹一卦中所描述的商周时代的媵婚制度进行初步研究,用以肯定《周易》一书在古史研究中的地位与价值。笔者认为,《周易》归妹这一卦是取象于商王帝乙(纣王之父)下嫁其妹给周文王做娣这一史实  相似文献   
29.
<正> 周代是我国礼俗的大成时期。在周代的诸多礼浴中,尤以婚姻礼俗最为引人注目,有礼“本于昏”(《礼记·昏义》)之说。而其中“同姓不婚”又为最大戒律,向为研究者所重视。然自汉唐的博士硕儒乃至今天的专家学者在对“同姓不婚”的理解上仍存在着原则分歧。本文拟在前人的研究基础上,谈点个人看法,以期有助于对这个问题的深入研究。关于“同姓不婚”的记述以《左传》与礼书为最集中。如《左传》襄公二十八年说:“男女辨姓”。昭公元年说:“男女辨姓,礼之大司也。”等等。又如《礼记·坊记》说:“取妻不取同姓。”《曲礼》说:“取妻不取同姓,买妾不知其姓,则卜之。”《大传》说:“系之以姓而弗别,缀之以食而弗殊,虽百世而婚姻不通者,周道然也。”等等。汉人许慎说:“诸侯娶同姓”(《五经异义》)。意在否定周代有“同姓不婚”的规定。古籍中确有“诸侯娶同姓”的记载,如晋献公娶狐姬、骊姬(《左传》庄公二十八年),晋平公内“有四姬焉”(昭公元年),鲁昭公娶吴孟姬(哀公十二年)等。但这些都是个别事  相似文献   
30.
试论《史记》创作的文化氛围李衡眉,王仁厚综观古今中外的历史,大凡一位伟大人物的诞生,多是伴随着一个伟大时代的出现与种种文化氛围的形成而俱来的。在我国历史上,继孔子之后,司马迁是2000多年来最伟大的文化巨人。他之所以能够写出被鲁先生称之为“史家之绝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