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9篇
  免费   0篇
丛书文集   26篇
理论方法论   1篇
综合类   22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65 毫秒
31.
同《周易》一书一样,《山海经》是中国古代典籍中最为奇特的一部。关于它的性质,作者与成书年代及其价值,虽历来众说纷坛,却论之者颇多;但对它的“荒诞”,至今学术界尚未作出理想的科学解释。为使《山海经》的研究走出迷茫,今笔者不揣浅陋,试力求给以合乎逻辑的解释。其说当否,恳请方家指正。《史记·大宛列传》载太史公曰:“至《禹本纪》、《山海经》所有怪物,余不敢言之也。”不仅太史公不敢言“《山海经》所有怪物”,班固在《汉书·张骞传》赞语中,更加上了“放哉(荒唐)”的判断词。王充《论衡·谈天》也说《山海经》“为…  相似文献   
32.
《西游记》第五十五回有—段关于女儿国的精彩描写,说的是去西天取经的唐僧师徒一行四人来到西梁女国,“那里人都是长裙短袄,粉面油头。不分老少,尽是妇女。正在两街上做买做卖,忽见他四众来时,一齐都鼓掌呵呵,整容欢笑道:‘人种来了!人种来了!’”其渴望见到男人的心情,跃然纸上。女儿国的国王一见唐僧,便钟情万分,千方百计要招赘他为婿,结成伉俪。幸亏大徒弟悟空设计,方得逃身。  相似文献   
33.
古代婚礼有六: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亲迎。六礼始于纳采。所谓纳采,就是男方请媒人向女方纳其采择之礼,正式提出求婚。《仪礼·士昏礼》曰:“昏礼下达,纳采用鴈。”纳采用鴈亦称“委禽”。《左传》昭公元年曰:“郑徐吾犯妹美,公孙楚聘之也,公孙黑又强委禽焉。”是其证。不惟纳采用膈,六礼中除纳征外,其余五礼皆用膈。《士昏礼》曰:“昏礼,……纳采用鴈。……宾执鴈,请问名。……纳吉用鴈,如纳采礼。  相似文献   
34.
父子连名制是民族学研究中一种常见现象,为治原始社会史学者所熟知。然而这种连名制是一种孤立的社会现象,抑或有其历史发展轨迹可寻,据笔者所知,鲜有人论及。本文拟就这个问题谈点不成熟的看法,以就正于海内方家。林耀华先生在其主编的《原始社会史》一书中,列举了我国西南的彝语支各族和佤族的父子连名制,最后结论说:“总之,父子连名制产生于父系氏族社会,通过一代代口耳相传,明确了世系,巩固了父系继承,因而在氏族制已经解体的地方,仍得以流行于上述民  相似文献   
35.
野合一词在中国古代文献中有三种不同的含义:一、奏乐于野外。《左传》定公十年:“嘉乐不野合。”杜注:“嘉乐,钟磬也。”孔疏:“不野合者,谓享燕正礼当设于宫内。”二、不合礼仪的婚配。《史记·孔子世家》:“(叔梁)纥与颜氏女野合而生孔子。”唐司马贞《索隐》:“盖谓梁纥老而徵在少,非当壮室初笄之礼,故云野合,谓不合礼仪。”清桂馥《札朴二》:“《史记》梁  相似文献   
36.
《周易》这部奇书,有如古代思想领域中的中国“哥特巴赫猜想”,从它产生那天起,注释和研究者就代不乏人,有关著述汗牛充栋(不下三千种),堪称世界之最。旧时各家《易》说,见仁见智,各有歧异,其目的却都是在努力寻找出一条走出这座迷宫的阿里阿德涅彩线。直至今天,人们研究《周易》的兴趣方兴未艾,指陈旧说得失,颇多建树,然亦有走得甚远者。本文拟就《周易》研究中的方法论问题,亦即《易经》  相似文献   
37.
长期以来,论述春秋战国时期奴隶存在和生活状况的文章甚少,为系统了解这个时期的各阶级、阶层,本文详细考察了春秋战国时期齐国奴隶的来源、役使范围、生活状况,进而论述了这个时期的社会状况和奴隶反抗斗争的性质。  相似文献   
38.
关于中国古代的婚姻方式,以往治婚姻史的学者多主掠夺婚说和买卖婚说,如吕思勉先生说:“亲迎之必以昏,昏礼之不用乐,皆掠夺之遗迹。《世本》言:‘大昊制以俪皮为嫁娶之礼。’《曲礼》谓:‘女子许嫁缨。’缨者,颈饰,其字从贝。贝与皮皆古代泉,是为卖买之遗迹。”(《先秦史》第267页,香港太平书局1968年版)这种说法是值得商榷的。当然,我们并不否定,在世界史中不难找到掠夺婚和买卖婚的实例,如古代罗马就曾存在过这两种求妻方法。我们也承认,至今在一些民族的婚礼中,也还保留着掠夺婚的习俗。然而正如恩格斯所说:  相似文献   
39.
昭穆制度当产生于原始的两合氏族婚姻组织向地域性的两合氏族婚姻组织转变的过程中.父辈称昭、子辈称穆,旨在严格区分父子两代人的氏族界限,杜绝近亲婚姻关系的发生.关于鲁国的昭穆制度,由于史料缺乏,后人有一些不同甚至错误的看法.因此,欲得鲁国昭穆制度之真谛,首先要解决好两个方面的定位问题,一个是鲁闵公、鲁僖公兄弟相继为君的昭穆异同问题,另一个是鲁国的始封之君的为昭抑或为穆问题.本文对鲁国国君昭穆次序的排列,既体现了“父昭子穆”的原则,又解决了“兄弟相继为君的昭穆异同问题”.  相似文献   
40.
民族关系的历史审视──评《隋唐民族关系探索》李衡眉,赵强最近,烟台大学的崔明德先生的新作《隋唐民族关系探索》已由青岛海洋大学出版社出版发行(1994年8月)。在以往历史学界,中国古代的民族关系是一个既显要又遭冷寞的繁杂区域,很少有人驻足于此。直到本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