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篇
  免费   0篇
丛书文集   8篇
理论方法论   2篇
综合类   16篇
  1995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3篇
  1987年   2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5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2篇
  197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一)在为《故事新编》所写的序言中,鲁迅认为历史小说有两种类型:一种是“博考文献,言必有据”,这种作品被讥为“教授小说”。其实却是“很难组织之作”。另一种则是“只取一点因由,随意点染,铺成一篇”。鲁迅认为他的历史小说  相似文献   
22.
鲁迅于一九二七年一月十八日从厦门到达广州,应中山大学之聘担任文学系主任兼教务主任;同年九月二十九日,离广州赴上海迎接新的战斗。这样,他在广州一共逗留了还不到八个半月的时间。在广州的时间虽然不长,但对他一生思想的发展来说,却是一个极为重要的阶段。在这里,他的进化论思想被轰毁,从此,他就更加自觉地运用阶级论和唯物辩证法的思想武器来进行战  相似文献   
23.
寓理于日常生活事例鲁迅的杂文基本上属于议论文,他经常要在文章里阐发许多道理。应当怎样说理才好?我们不是没有读到过这样的文章:其中各种名词、术语成堆,说来说去,总是在一些抽象的概念上兜圈子,干巴巴的,实在使人感到枯燥乏味得很。当然,决不是说议论性的文章里不应该出现名词、概念以及逻辑推理,那样的要求是失之偏激和不合理的。但是,一篇文章里如果仅仅是几个名词术语变换来变换去,从概念  相似文献   
24.
(一) 鲁迅不愧是中国现代有数的语言艺术大师之一。这在他的丰富的杂文创作中是表现得格外鲜明的。杂文篇幅较短,这种文体尤其要求语言的简约,凝炼,而容不得半句废话。我以为鲁迅杂文的语言是完全具备简练这一特点的。他的文章,尽管思想内涵十分丰富,但用以表述这种思想内容的语言却绝无罗罗嗦嗦、拖泥带水之弊。相反,它们  相似文献   
25.
<正> 回 敬 鲁迅不仅是一位勇于战斗的战士,而且是一位善于战斗的战士。各种战术,在他都是运用自如,使他不论在什么样的情况下都能够巧妙周旋,克敌制胜。 回敬,就是鲁迅常用的一种论战方法。所谓回敬,并非简单的指你骂我一声,我回骂你一句。这种回骂的方式有时固然也可以使用,但毕竟较为一般化,并且不一定很有力量。这里所说的回敬,乃是指将论敌攻击自己的某些用语,巧妙地用以反击论敌,或者说,将敌人扔过来的手榴弹,拣起来扔回去以杀伤敌人。这种战法的高妙之处在于:我方既避免了损伤,又使敌人出乎自己意料之外地自食其果,即被自己制造的武器所击毙。  相似文献   
26.
丰富的联想力艺术离不开想象和联想。鲁迅的杂文是一种文艺性的论文,其文艺性的具体体现之一,就是具有丰富的想象和联想,使读者读来感到情趣盎然,又从中受到深刻的启发。鲁迅的联想力之强是十分惊人的。有时甚至连一个作者的笔名,也可以触发他的联想,写出有力的文字来。三十年代,作家冯文炳用“废名”的笔名在林语堂办的刊物《人间世》上,宣传其“文学不是宣传”的主张,鲁迅是不同意这种文学观的。他在反驳冯时,便联系其笔名做出了绝妙的文章,显示了丰富的联想力。鲁迅写道:“写文章自以为对于社会毫无影响,正如称‘废名’而自以为真的废了名字一样。‘废名’就是名。要于社会毫无影响,必须连任何文字也不立,要真的废名,必须连‘废名’这笔名也不署。”这里,鲁迅的联想既巧妙而又自然,所作的分析既生动有趣又很有逻辑性和说服力,这种联想简直是出于对方的意料之外的,对鲁迅来说却使其文章取得了出奇制胜之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