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5篇
  免费   0篇
民族学   7篇
丛书文集   15篇
综合类   13篇
  2020年   1篇
  2015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21.
西夏的畜牧业分官营与私营两种.统治者以法律的形式,明确保护牲畜私有者的利益.个体牧民只有牧养90只羊、6头牛,才能维持简单的再生产.官府对畜牧业的经营分属群牧司、监军司、马院三大系统,具体生产由依附于官府的"牧人"承担.  相似文献   
22.
西夏手工工匠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夏手工工匠种类齐全,分工细致,深刻地反映出其手工业发展的状况与特点。如畜牧业发达,与之相适应的毡匠、毛锦匠、鞍匠等便应运而生;由修建寺院装饰佛窟而兴起石匠、塑匠、画匠、垩匠诸行业,并经久不衰;敦煌等地自唐五代以来就种桑养蚕,故有丝织业诸匠的出现。  相似文献   
23.
西夏酒的生产与征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酿酒用曲是西夏酿造谷物酒的重要方法。于原料的差异 ,西夏的曲分麦曲、清水曲、百花曲、小曲。酒的种类则更多。有麦酒、粟酒、小曲酒、酽酒、酒、马奶酒、葡萄酒。酒的征榷大体上继承了唐五代 ,分官榷、买扑与民酤三种形式 ,其中占主导地位的是官榷  相似文献   
24.
内蒙古黑水城出土的西夏乾二年的材料文书包括材植账、漫土账、胶泥土账以及材料发运处给“材植至处”的照会、有关机构给库司的呈领状等等,是研究西夏工程建设与材料储运的原始资料。文书所涉及的地名、人名也弥足珍贵。  相似文献   
25.
《天盛律令》是西夏仁宗天盛年间 (1149 年~1169 年) 颁行的一部法典, 全称《天盛改旧新定律令》, 共20卷, 150门, 1461条。这部法典包括刑法、诉讼法、民法、经济法、军事法, 多方位地反映了西夏社会生活, 为研究西夏社会历史弥足珍贵的资料, 因此一经公布, 立即引起学界的广泛关注。迄今已有数篇文章对该律令的文献价值进行介绍与研究, 最重要的是史金波先生的《西夏天盛律令及其法律文献价值》。②本文在此基础上, 主要讨论《天盛律令》的历史文献价值。  相似文献   
26.
《白全周墓志铭》于20世纪70年代出土于陕西省横山县魏墙村。墓主白全周称贯南阳,与志文中所言先祖白居易之郡望不符,当为伪托冒袭。墓主先后在定难军担任正兵马使和节度押衙,主持回图重务。揭示了唐末五代时期的定难军夏州政权以回图贸易作为财政收入来源之一。墓主之仕宦,由正兵马使迁转至于节度押衙,说明在唐五代时期的定难军政权中,节度押衙之职级略高于正兵马使。同时,墓主还以押衙身份兼知他职,乃至管理藩镇经济事务,说明定难军节度押衙一职出现了阶官化趋向。  相似文献   
27.
论西夏与周边民族关系及其特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论西夏与周边民族关系及其特点杜建录西夏是公元十一世纪初以党项族为主体建立的多民族政权,汉文史籍称西夏、夏国;自称大夏、白高国和大白高国,传十主,历时190年(1038—1227年)。如果从其先祖拓跋思恭于唐末被封为夏州定难军节度使算起,则其政权共历时...  相似文献   
28.
北宋王朝一建立,夏州拓跋政权就与其保持友好关系,多次出兵助宋抗击和讨伐北汉。宋太宗即位后经略重心北移,试图消灭拓跋夏政权,结果适得其反,李继还不仅恢复了"故土",而且占据灵州。德明时与北宋保持了二十余年的和平友好局面,是夏宋关系中最密切的时期。  相似文献   
29.
本文利用新公布的《西夏天盛律令》以及天庆、乾定年间典当文契,结合其他夏、汉文献资料与文物考古资料,对西夏高利贷的经营形式、利息以及社会影响等问题进行了探讨。认为西夏高利贷非常盛行,它在官府的庇护下,拼命地压榨贫困的农牧民,使他们变成高利贷控制下的债务奴隶。高利贷这一经济力量转化为超经济的强制力量,是西夏社会长期保留奴隶制残余的重要杠杆。  相似文献   
30.
西夏的畜牧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畜牧业是西夏主体民族党项羌族传统的经济部门,在西夏整个社会经济中占有重要的地位,考察、分析它的发展状况,对研究西夏经济史与我国畜牧业发展史不无裨益。公元6世纪后期,党项羌人居住在今青海省东南部及与陇蜀交界的山地草原地带,过着“牧养犛牛、羊、猪以供食”,“织犛牛尾及(羊左)(羊历)毛为屋”,“不知稼穡”的单纯游牧生活。唐初,迫于吐蕃的强盛,他们内徒到秦陇交界的庆州与鄂尔多斯高原南部的银、夏、绥、宥诸州。这里虽然是比较贫瘠的山地与沙漠草原地带,一般不宜农耕,但秦陇交界山岳起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