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篇
  免费   3篇
管理学   3篇
民族学   2篇
综合类   15篇
社会学   3篇
统计学   1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4年   1篇
  198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53 毫秒
11.
从雷德菲尔德提出的"大传统"和"小传统"概念出发,以"法俗"概念为中心,从民俗学角度解释中国古代法律样式不失为一种新颖的观点。从中国早期法律的原始创制以及儒墨法对其"法俗"特质的形成和影响来看,认识古代法律之难,不全在其律,亦难在其俗;中国古代法律一直追求礼、俗、法的统一。综观秦代法治,"律"的一个重要功能就是它不仅要"问俗",还要"化俗"。由此,中国古代在国家(礼法)与社会(俗)之间建立了合理的联系,创制了"俗—礼—法"之间渐次递进的社会制度模型,进而形成了中国古代法律兼具风俗性法学和理性法学的特点。  相似文献   
12.
在“诸法并存,民刑有分”中国古代法律中,亲属法突出反映中国传统法律文化特征。中国亲属法文化滥觞于古代的习惯和礼,进而在长期的自然经济社会发展中具备了法的形式;中国古代亲属法文化的特点最能反映中国古代法律的文化根基,其独特的文化价值对我国当前的亲属立法具有深刻的传承意义。  相似文献   
13.
神判是一种古老的人类学现象 ,也是一种古老的法文化现象。在原始法的产生和发展过程中 ,神判与原始“公法”、“私法”两个方面的许多形式都有密切的关系。本文从法人类学的角度出发 ,结合对原始宗教与习俗的理解 ,通过对神判与诸如原始献祭、放逐、杀戮、赔偿、仪式等早期习俗之间关系的研究 ,对神判中隐喻和凝聚着的早期法的原始含义进行了深入的解释 ,进一步从“公”与“私”两个方面揭示了早期原始法在历史演进中的某些特点  相似文献   
14.
作为一种“舶来品”,管理心理学在我国心理科学及管理科学的研究中一直是一个空白点,建国以来很少有人研究过。改革开放以来,西方现代管理科学开始传入中国,作为它的重要组成部分,行为科学也随之传入。1979年上海管理教育研究会成立了第一个行为科学研究组织。展开了中国式的行为科学与管理心理学的探讨。以后在我国企业界、学术界,对行为科学与管理心理学的探讨,更广泛的开展起来。80年代以来,我国各地许多高校的管理系和研究会组织了专门的研究组,开设了“行为科学”、“管理心理”以及“管理行为学”或“行为管理学”等课程,国…  相似文献   
15.
从清初直至民国时期,中央政府对康藏地区的治理皆以"内地化"为导向。清初表现在承认"土俗"调整民间细故的效力之同时,扩大了国家权力对康区的介入,即实行所谓"王化"。到了清季民国中国法律近代化时期,中央力图以西方式法律系统治理康区,但仍无法消除"土俗"的强大影响;并且因为近代化与内地化的叠加,形成了一些新问题。  相似文献   
16.
17.
本世纪六十年代以来,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强有力地推动着人们对传统观念的反思,社会各个领域都在发生着深刻的变革。其中管理领域也不例外。西方学者提出“传统人事部门,再见!”的口号,提出一系列不同的人事管理新观念。这些观念集中表现在对人力资源开发的重视,从工商者开始传统“人事部”正在让位于新型的“人力资源部”。  相似文献   
18.
19.
中国人历来喜欢"讲理",中国古代就有"以理统法"之说,情理、道理中包含了中国人的法意识、法观念,"讲理"之风,一直是中国人的法律生活的重要内容。历史上的中国讲的理,从来都不是西方式的形式理性;历史上的中国法律理性,也不是有如机械般可以计算的法律理性。与西方形式理性化的法理学不同,中国人的"法理化"包括了天道神性(道)、社会理性(理)、国家理性(法)三个部分,包括了道、理、法三个部分。由道而生理,由理而生法,因此作者称之为"道法学"或者"理法学"。  相似文献   
20.
西部地区县域特色产业发展对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县域特色产业是县域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发展县域特色产业是壮大县域经济、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途径。受多种因素的影响,中国广大的西部地区经济发展还比较落后。发展西部县域特色产业是践行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对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促进西部地区经济的科学发展跨越发展和谐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文章探讨了特色产业的内涵、特征、发展周期、发展机制、发展趋势,针对西部地区县域产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根据其资源优势,提出了西部地区县域特色产业发展的总体思路与工作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