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6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民族学   2篇
丛书文集   23篇
综合类   62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我国的先秦文化典籍,其成书年代论者说法不一,但春秋末孔子整理、删定《六经》说,多数学者则认为可信。西汉伟大的史学家司马迁在《史记·孔子世家》写道:“孔子之时,周室微而礼乐废,《诗》、《书》缺。”于是孔子便“追迹三代之礼。”孔子自言:“夏礼吾能言之,杞不足征也。殷礼吾能言之,宋不足征也。足,则吾能征之矣。”遂在以往官府仪礼的基础上,整理删补而成《礼记》;孔子又“上纪唐(尧)虞(舜)之际,下至秦缪,编次其事”,遂成《书传》;鲁哀公十一年(前484年)冬孔子返鲁,是时道衰乐废,孔子乃正之,遂定《乐》;《孔子世家》又载:“古者《诗》  相似文献   
62.
论中国都城的发展和民族变迁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论中国都城的发展和民族变迁的关系杨东晨著名历史地理学家史念海先生说:“作为科学的古都学,它将涉及到政治、经济、社会、军事、历史、地理、考古、交通、建筑等学科”,是“综合许多学科的新学科①”。拙文仅就都城的发展与民族迁徙的关系谈一些粗浅看法,以求教于方...  相似文献   
63.
富饶美丽的沪宁杭地区组成之一上海市,位于中国大陆海岸线中部,长江入海口。它与江苏、浙江相邻,南临东海.北部与东部临长江,是一个三面临水的海陆城市。又因吴湘江近海的一段相传为沪渎.战国时上海属于楚春申君黄歇的封地.故上海市又简称为沪或申。沪地面积为5800平方公里.地理条件优越,是中国和世界上著名的城市之一。拙文试就这一地区在先秦时期的民族和文化作一浅述,以求教于方家。  相似文献   
64.
在相当长的时期内,一提到“民族史”,就认为是“少数民族史”。近、现代出版发行的民族史专著甚多,叙述的屯都是东夷、北狄、苗蛮、西戎,或它们的后裔支族羌、氏、匈奴、鲜卑、越、吴、超等等,以至于今日除汉族外的55个少数民族。同时,人们习惯上以为中国史就是汉族史,致使长期无人专门研究汉民族史,因而在相当长的时期内民族学会中屯没有汉民族学会,只是近几年才成立了汉民族分会。因此,徐杰舜教授的(汉民族发展幼(四川民族出版社1992年版),的确堪称是填补空白的高水平学术专著。这部专著洋洋52万多字,以6编25章的篇幅,对…  相似文献   
65.
长江下游以太湖、宁绍平原为中心,包括苏南、上海及浙北地区,在20世纪相继发现了举世瞩目的8000年至4000年左右的跨湖桥类型、河姆渡类型、马家浜类型及良渚类型文化遗存,学者们发表了许多研究性文章,出版了不少论著.但因古文献对南方的传说人物(氏族首领)缺载,故多称"古越族"是这些类型定化的主人.文章提出跨湖桥类型为盘古氏后裔与古越族文化,河姆渡类型为古华胥族与古越族文化,河姆渡类型晚期与马家浜类型早中期为炎帝神农氏族与古越族文化,马家浜文化崧泽类型至良渚类型为防风氏古国文化(含古越族与华夏族小古国),井提出良渚文化的消失或转移除自然灾害的原因外,禹杀防风氏国君,迁其国于浙江南部山区,以及华夏诸小国的北返或南迁,也是一大原因.  相似文献   
66.
嬴秦属东夷族,而非来自西方戎族。其祖少昊非黄帝族属,而为与黄帝同时代之东方氏族部落首领。周灭商后,东部嬴秦诸小国虽遭镇压,但仍具实力。商时迁至西北戍边的秦人,则沦为周之奴隶,后因牧马有功,受封建立秦国。东方嬴秦诸小国互不统属,力量分散,春秋时,渐为齐、鲁、楚、吴等大国所灭。而西方秦国,战胜了戎族,与周室联姻,经封建化改革,国势日昌,渐东扩,战国时终灭六国,统一了中国,使东夷族与华夏族相融。  相似文献   
67.
近三十年来,随着黄河中下游许多地区的古文化遗存被发现,特别是山东泰安大汶口新石器遗存的发掘,古籍常提到的东夷问题引起了人们广泛的注意。朱芳圃先生在《中国古代神话与史实》一书中明确地指出:“(古代)人、夷同字。卜辞之人方即东夷。金文夷字亦作人”。又《尚书》称丹汉之苗蛮为“蛮夷”。可见,东夷实指东方人之意,“夷”字在古代并非贬义之词。郭沫若在《中国史稿》中主张“东夷包括淮夷在内的九夷”,“从黄河下游到江淮流域是东夷活动的地方”。具体的说东夷包括畎、于、方、黄、白、赤、玄、风、阳  相似文献   
68.
广西地区在旧石器时代 ,人类的进化大体与黄河流域一致。中石器、新石器时代 ,黄河流域的华夏、蛮、西戎、东夷及北岭的诸多古越族或部落亦有不少徙入广西地区 ,和当地土著民族交错相居、融合 ,泛称为古越或蛮夷 ,此时期的广西与中原地区差距不大。新石器时代至夏、商、周三代 ,广西地区经济、文化大大落后于中原。春秋时期 ,广西处于分散元君之原始部落或部落阶段。战国时期 ,广西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远远落后于中原地区。  相似文献   
69.
古帝虞舜具有孝敬父母,爱护兄弟,吃苦耐劳与热爱农耕,善于用人和团结各部落,实行仁政和造福于民等传统美德,对今天的道德教育仍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70.
杨东晨 《殷都学刊》2005,(3):109-111
江苏省社会科学院王健研究员的《西周政治地理结构研究》(中州古籍出版社,2004年5月第1版)出版后,我为年轻朋友的新作感到喜悦而荣光,很快翻阅了目录,读了“序”和“后记”,有了大概的印象。因作者是以新思维方法审视、研究、解释周朝政体的,有许多新的提法和观点,与传统研究西周史的书不同,故迟迟不敢动笔写读后感。读读、停停,思考、联想,慢慢才悟出一些道理和认识。一、破旧立新另辟蹊径20世纪90年代初我写周史时,只拜读到孟世凯先生的《商周史话》、日本学者的小册子《西周史》,受益匪浅。为了有所改变,我采用了司马迁《史记·周本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