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篇
  免费   0篇
管理学   3篇
丛书文集   10篇
理论方法论   1篇
综合类   8篇
  2022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3篇
  2004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1.
本文从二板市场对高科技产业发展的作用、二板市场与风险投资和成果转化的关系,以及高校如何抓住机遇,促进成果转化等方面阐述了自己的观点;井提出二板市场的设立能更好地满足国民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促进成果转化的论断。  相似文献   
12.
透过南朝时谢氏家族的兴衰,分析谢灵运、谢月兆诗歌的主题、情思和格调。谢灵运时,谢氏虽衰而尚有余威,他渴望有为而仍在挣扎,其诗歌表现出不平和愤怒,是一种发泄。谢月兆时,谢氏已日落西山,他无所凭依,在仕途中更多表现出恐惧和忧虑,其诗歌则是一种矛盾和苦闷的呻吟。  相似文献   
13.
杨东林 《唐都学刊》2004,20(5):25-29
《汉书·艺文志》"诗赋略"对诗赋的分类,其义例与标准后人有种种之推测,但不论如何,它毕竟是对文体的一种直接分类,是人们对文体进行辨析的一个基础;它所使用的推本溯源的方法,亦对后世文体论的方法取向有深远的影响。《独断》从用语格式之程式规格来说明文类的特点,是从形态上明确论文体的开始,某种程度上说明作为语言体式规范的"文体"概念已经形成。  相似文献   
14.
15.
计算机和人类思维之间存在着许多相似之处,因此,把计算机引入教学活动中,会使学生的学习内容更加丰富,使学生更加爱学习,锻炼思维,提高创造性。  相似文献   
16.
我国已经加入了WTO,要提高我国在国际上的竞争能力、在国际上的重要地位,关键是靠我国的综合国力的提高;而我国综合国力的提高,关键在于是否拥有具有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人才。人才的培养必将对我国高等教育人才培养规格提出新的要求。因此,我们必须适应这种要求,及时调整培养计划,主动迎接WTO的挑战,使自己永远立于不败之地。  相似文献   
17.
高校科研成果的无形资产价值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高等学校科研成果现状和科研成果无形资产形成的特点,分析无形资产价值存在的特殊性,探讨影响科技成果无形资产价值实现的因素。提出高校应提高对科技成果保护与开发重要意义的认识,建立健全统一的科研成果管理体制并加强对科研成果的归档管理、评估管理,在科研成果的推广转让上下功夫,通过多种途径使科研成果尽快地应用于社会,实现科研成果真正意义上的保值增值。  相似文献   
18.
适应经济发展,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是当前国家的重要经济发展战略。高等学校作为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源头,面临大学生创新意识教育与创业能力培养的新课题。就大学生创新创业人才培育体系建设进行研究,从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建设和创业实践基地建设两个方面,探索学生创新意识与创业能力培养。提出将创新创业教育纳入学校教学体系,建立多元化的创业教育师资队伍,开设创新教育课程,以大学科技园为平台,建设大学生创新创业实习实践基地,从而构建完整有效的创新创业人才培育体系。  相似文献   
19.
随着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医疗卫生事业实现了较快的发展,与此同时,医院办院条件和人民群众对医疗卫生的需求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医院在财政资金和自筹收入不能满足医院建设和发展的情况下,大多利用银行贷款,加大了医院的财务风险,因此正确分析医院财务风险成因,寻求防范风险的对策,确保医院的财务安全,促进医院的健康发展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20.
杨东林 《学术研究》2022,(5):163-169
宫体诗,顾名思义,与宫廷的关系密不可分。就梁代宫体诗的发生来说,以“宫”命体,首先揭示出这一新的诗体诗风成为文学思潮主流的一个时间节点,即萧纲为太子入主东宫的中大通三年(531)是文学思想史上一个大写的转折年份。其次,暗示萧纲文学集团和宫体诗创作思潮由地方到京城、由边缘到中心的空间上的迁移集中过程。复次,标示这一诗歌活动核心领袖居于宫廷的身份特征,宫体诗人围绕东宫主人进行创作活动,宫廷是宫体诗创作集散的中心。梁代宫体诗的题材内容并不是其时宫廷空间环境和生活实际的反映,但宫体诗在陈隋唐初和宫廷生活发生实际的联系,因而后人在泛化宫体诗概念时,对宫体诗赋以宫廷题材风格的内涵,多侧重从道德格调方面进行评价。这容易掩盖宫体诗的实质,妨碍对其在诗史上的准确定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