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896篇 |
免费 | 12篇 |
国内免费 | 4篇 |
专业分类
管理学 | 73篇 |
劳动科学 | 11篇 |
民族学 | 11篇 |
人才学 | 11篇 |
人口学 | 22篇 |
丛书文集 | 213篇 |
理论方法论 | 22篇 |
综合类 | 402篇 |
社会学 | 64篇 |
统计学 | 83篇 |
出版年
2024年 | 2篇 |
2023年 | 8篇 |
2022年 | 7篇 |
2021年 | 9篇 |
2020年 | 13篇 |
2019年 | 9篇 |
2018年 | 4篇 |
2017年 | 5篇 |
2016年 | 4篇 |
2015年 | 32篇 |
2014年 | 31篇 |
2013年 | 33篇 |
2012年 | 43篇 |
2011年 | 44篇 |
2010年 | 67篇 |
2009年 | 63篇 |
2008年 | 42篇 |
2007年 | 44篇 |
2006年 | 54篇 |
2005年 | 37篇 |
2004年 | 32篇 |
2003年 | 31篇 |
2002年 | 34篇 |
2001年 | 25篇 |
2000年 | 39篇 |
1999年 | 22篇 |
1998年 | 15篇 |
1997年 | 19篇 |
1996年 | 16篇 |
1995年 | 10篇 |
1994年 | 18篇 |
1993年 | 7篇 |
1992年 | 5篇 |
1991年 | 4篇 |
1990年 | 7篇 |
1989年 | 8篇 |
1988年 | 8篇 |
1987年 | 12篇 |
1986年 | 6篇 |
1985年 | 9篇 |
1984年 | 8篇 |
1983年 | 10篇 |
1982年 | 6篇 |
1981年 | 3篇 |
1980年 | 3篇 |
1979年 | 1篇 |
1978年 | 1篇 |
1963年 | 1篇 |
1960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9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 毫秒
41.
日常生活的审美化与美学的本根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张玉能 《青岛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21(2):33-37
日常生活的审美化应该是美学的本根。从哲学和美学的发展来看,回到日常生活世界是大势所趋;新实践美学从来就认为,美学是以艺术为中心研究人对现实的审美关系的科学,审美关系是人类的社会实践达到一定自由程度的产物,审美关系首先是在人类的日常生活之中生成的,也应该是人类社会发展的目的。它具体表现为:在日常生活中,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个人与社会的协调统一,人自身的自由全面发展。日常生活的审美化大体上有三个向度:精英化、大众化、市井化。中国当前仍然处在日常生活全面审美化的起步阶段,任重而道远。 相似文献
42.
高校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代社会竞争的日益激烈 ,对高校人力资源开发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 ,高校必须把重视人才作为人力资源开发的一个新理念 ,而进行自我开发式培训、自我化管理和建立创新的用人机制是现阶段高校人力资源开发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43.
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是以中国特色马克思主义美学为依据的文学批评理论和实践,美学的中国特色制约着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的美学维度.美学的中国特色可以概括为:向内求善的伦理型美学,把文学艺术视为审美意识形态;它规范着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的美学形态,其主要表现是:一、以人为本的文学批评,以解放全人类和每一个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为己任;二、天人合一的文学批评,追求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自身的对立统一的价值体系;三、和谐统一的文学批评,追求和而不同、多样统一、多元共存的“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态势.它外显为革命实践性、伦理意识形态性、整合和谐性的美学特征.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应坚持美学批评与史学批评相统一的原则,运用审美艺术标准与意识形态标准相结合的批评标准,操作中把审美艺术标准放在第一位. 相似文献
44.
张玉能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30(4):61-65
海塞是瑞士批判现实主义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其文学思想的主要特点在于:一、富于浪漫主义情调的批判现实主义。二、沉思冥想的内省现实主义批判。三、双重人格冲突的批判现实主义。 相似文献
45.
中职生是目前教育与就业备受争议的对象,关注中职生,就自然注意到了中职生的仪容仪表,那么怎么才能让中职生的仪容仅表给人以美的感觉美的享受,本文从一下几方面来谈谈。 相似文献
46.
林修能 《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3,(4):14-21
作为西方与中国近代空想社会主义的开山之作,《乌托邦》与《大同书》对战争的提及并非巧合,莫尔和康有为先后于近代世界历史的浪潮中目睹全新“他者”的浮现以及“他者”与“自我”的矛盾,在现实的触动下深入反思乌托邦思想体系中“乌托邦”与“非乌托邦”之间的空间矛盾。二人都希望消除战争,但是提出了不同的方案,展现出空想社会主义战争观的思想演进。《乌托邦》体现出莫尔对扩张者的规劝,其希望实现小邦善治,但这一思想在世界历史的浪潮中显得缺乏实践性;《大同书》则希望随着世界历史的发展,国界区隔会逐渐消融,各国可以实现联合,走上“大同”的道路。这一战争观流变不仅是东西方文化差异的体现,更是世界历史发展历程的折射,是现实世界中资本主导的“时间消灭空间”的历史进程在思想上的反映。近代空想社会主义者未能看到消除战争的现实力量,未能对资本主导的全球化趋势做出完整评价,但仍可以启发今人批判性地看待资本的力量,为维护当今世界的和平与发展提供启示。 相似文献
47.
48.
农庄经营:湖北农村经济发展的新亮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农村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特别是农村劳动力大量向二、三产业转移,近年来,湖北农村出现了一些运用企业化经营办法,不断扩大生产规模,实行土地集约经营的农庄。对此,作者进行了专题调查与剖析,认为这是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新生事物,是农业经营体制的重大创新。是新阶段实现农业跨越式发展的重要途径,一些地方可根据本地实际,积极引导,加以发展。 相似文献
49.
50.
在当今充满竞争的社会里,一家企业要想生存和发展,必须不断努力提高自身的竞争力,而要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就必须提高基础6S管理水平。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