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7篇
  免费   4篇
民族学   3篇
人口学   11篇
丛书文集   3篇
综合类   32篇
社会学   1篇
统计学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5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2 毫秒
41.
地方志与地方年鉴都是以一定地域或区域为记述对象的资料书籍,随着方志与年鉴事业的发展,有人提出了既有方志编修就无需再编辑年鉴,有了年鉴就不必再修方志,年鉴可代替方志等观点。本文认为地方志和地方年鉴既有相同之处,又在性质、体例体裁、表现手法和功用上存在着各自的特点,不存在以此代彼或以彼代此的问题,两者是并存发展不可偏废的。在发展关系上,根据年鉴编辑中存在的问题和建立统一、完整地情资料系统的目标及其环境条件,年鉴编辑应是地方志系统的一项重要工作,由方志机构进行管理是年鉴事业发展的最佳选择。  相似文献   
42.
李永贤  杨军昌 《西北人口》2011,32(2):119-123
统筹贵州城乡人口文化建设工作的实践中。农村地区人1:7文化因为民族性和传统性而显得更加复杂,开展程度参差不齐、形式多样。有的与新农村建设结合起来,有的以多种多样的创新形式专门开展,这更彰显了农村地区人口文化建设研究的重要性。当前的人口文化建设模式还存在问题,这项工程在农村面临着特殊的挑战和困境。因而,符合贵州农村地区人口文化建设要求的科学道路,是一条包含了主流新型人口文化、民族人口文化和传统地域性人1:7文化的.实践与理论相结合互推发展的道路。  相似文献   
43.
石刻文献是我国古代文献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记录地方历史和信息的重要载体。桂林有关生态环境的石刻文献表明,桂林生态环境系统保护规制包含了村社农耕环境“议禁”、风景林“禁约”、官山“防护”、公山“禁伐”以及生态环境修复等内容;而基于其上内容在石刻文献中呈现出了石刻教育传导、官府制度及其调处压力、以村规民约为主要形式的村民自治、纠纷预防与协商解决机制以及官民互济的联动治理等明显的生态环境保护机制。这些保护规制及机制在桂林独特的自然环境、历史条件和社会文化环境的共同影响下,不仅维护了当地的社会生产生活秩序,并且形成了持续保护当地生态环境的文化传统,在其长期保持“山水甲天下”的殊荣中作用突出,也于当今的生态环境保护有着积极的实践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44.
杨军昌  程颖 《民族学刊》2021,12(10):98-105, 129
自汉晋到清末,彝族都以自己的文字记录着本民族本地区的社会生活,其遗存就是尚存于民间的部分古彝文文献。乌蒙山区的黔西北是我国彝族居住的主要地区之一,也是我国彝族古文献的富集区。彝族古文献中有许多涉及自然生态环境等内容的记述,主要体现为高寒自然地理条件下的生态特征生计方式、生态灾害、生态退化及其应对等多个方面。记述内容丰富,问题深刻,仰赖与保护生态环境的情节、观念及其地方性知识闪耀其间,既是古彝文献的重要价值呈现,也是我国多民族大家庭千百年来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思想宝库中的重要组成。对其进行整理与分析,既有助于反思乌蒙山区的生态灾变因由,又有助于提升人们的文化自觉、文化自信意识,并推进民族传统文化的研究向纵深发展,其在促进生态文明建设、实现区域绿色可持续发展实践中的功能价值。  相似文献   
45.
西部大开发与农村人口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一项长期战略任务。在实施过程中必然会遇到诸多困难和问题,其中的人口问题,特别是农村人口的诸多问题将是直接面对和无法回避的。农村人口问题重视得够、处理得好、解决得及时,对西部地区经济、社会、环境、资源的可持续发展将起到极大的促进作用,反之则将长时期地给大开发带来困难和压力。西部地区如何抓住机遇,正视和切实解决农村人口问题,事关大开发的战略进程与目标的实现,必须引起高度重视。 一、农村人口问题对西部大开发的影响 中国的可持续发展须先过人口关。中国是一个人口大…  相似文献   
46.
文章站在西部大开发和可持续发展的高度,在肯定贵州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取得的 令人瞩目的成就的同时,对世纪之交贵州严峻的人口问题及其影响进行了概括和分析,探讨了问 题的成因及其表现,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进一步加强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 口素质,营造21世纪贵州良好人口环境的建议措施。  相似文献   
47.
文化的阶段性本质造就该阶段文化的支撑力,文化支撑力不是凝固不变的,在向现代化的转型中,现代化的过程是一种对整个文化进行重新调整和整合的过程。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当今中国文化的主干,文化建设要不断赋予当代马克思主义鲜明的实践特色,民族特色和时代特色,使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要坚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弘扬中华文化,加快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推进文化创新,积极建设和谐文化。  相似文献   
48.
贵州农村人口老龄化现状、原因及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贵州省农村在经济相对落后的情况下进入年老型社会,特点是:人口老龄化程度高于城镇,引起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男青壮年劳动力外流,老年人口数相对增大;高龄老人多且性别比失调;空巢和独居老人比重大。由于贵州农村经济发展滞后,将会造成总抚养系数偏高、代际关系恶化和医疗设施紧缺等不良影响。对此,必须采取大力发展经济、提倡家庭养老等四项措施。  相似文献   
49.
贵州毛南族是贵州国家扶持发展的唯一人口较少民族,历史悠久,文化灿烂。但经济社会尚处欠发达状态,存在着人口经济密度小,人口结构不合理,人口素质偏低,人口地理环境较差等显现问题。这些问题的解决关系到贵州毛南族经济社会的跨越式发展和全面小康建设的进程。因此,必须在国家扶持人口较少民族发展的重大政策指引下,深刻理解人口与发展的相互关系,在统筹解决人口问题的基础上,完善毛南族聚居区基础设施建设和社会保障制度,培育优势产业,发展教育文化事业,进一步加快人口城镇化步伐。  相似文献   
50.
文化与旅游融合是旅游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教育文化遗产是一个民族文明史的重要承载物,凝集着一方学校教育、社会教育、环境教育和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时代印迹与智慧,是文化遗产宝库中的重要组成。教育文化遗产是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动力源、软实力;乡村旅游是乡村教育文化得以发掘、传承和弘扬的重要形式,是教育文化遗产价值及其功能得以发挥的有效载体。清水江流域是我国苗、侗等族聚居的核心区域和民族文化"富矿区",有着形式多样、内涵丰富的教育文化遗产。在贵州建设山地公园大省,全力推进全域旅游的当下,流域各地应高度重视教育文化遗产资源的开发、整理、打造,积极推进其与乡村旅游的深度结合,并以此促进流域乡村旅游"树形象、提品质、增效益"目标的实现和多种教育天然课堂功能的充分发挥,达到文化传承保护与乡村旅游发展的双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