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8篇
  免费   13篇
  国内免费   1篇
管理学   8篇
民族学   4篇
人才学   1篇
人口学   1篇
丛书文集   29篇
理论方法论   8篇
综合类   62篇
社会学   6篇
统计学   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梯度推进与优化升级: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战略都是国家层面的战略决策,两者对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脱贫攻坚改善了基础设施公共服务条件,以产业扶贫为抓手,提升了贫困人口的发展能力,为贫困地区创造了益贫式的发展环境,同时也促进了乡村治理体系的完善和创新,为贫困地区的发展打下坚实了基础;乡村振兴战略的推进既巩固了产业扶贫的成果,又化解贫困地区和非贫困地区的非均衡矛盾,有利于建立稳定脱贫的长效机制,从而巩固提升了贫困地区的脱贫质量,为进一步稳定脱贫攻坚的成果提供了新的保障。做好脱贫攻坚战与乡村振兴战略的有效衔接,既要抓好梯度跟进、又要抓好优化升级,进而提出继续推广脱贫攻坚形成的经验、推进产业扶贫的优化升级、提供高质量的金融供给服务、提高农村治理能力和水平、加强对弱势群体的社会保障力度。  相似文献   
42.
我国土地信托模式的选择与实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土地信托有助于克服现实、制度和技术约束,是现阶段农地证券化模式的必然选择。我国目前实践的土地信托都是间接代理模式,进一步可分成“双合作社”和“二次代理”模式。土地信托“二次代理”模式有效缓解农民知识存量不足的矛盾,与土地大规模流转相适应,有利于集成信托业务的开展,适合现阶段在我国广泛推广。未来土地信托流转实践需要解决委托人和受托人身份确定、信托财产集中、参与主体的收益分配和风险分担等方面问题。  相似文献   
43.
“现实中的村官其实并不是整天和农民待在一起,相反都是待在镇上,帮镇政府做事。实际上就是起一个救火队员的作用,哪用到就去哪。”  相似文献   
44.
为了探讨乡村科技传播中阻碍农民认知行为发展的关键原因,文章采用问卷调查与个案访谈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利用农业知识与信息系统理论对相关个案进行了深入的调查研究与分析,调查对象为海南省白沙县阜龙乡天堂村与新村两个相邻的少数民族行政村农民及与之相关的乡村科技传播机构和人员。调查分析结果表明:农民的知识结构主要以隐性知识为主,其知识来源主要是个体的经验积累和农民之间的相互模仿,知识技术传播方式以隐性知识传播为主;外部乡村传播者由于对农民认知结构和认知行为学习规律严重缺乏了解,在传播内容和传播方式上均主要强调显性知识的传播而未能重视隐性知识的传播,致使其传播效果影响甚小。本研究认为,未来的乡村科技传播应该更多地利用隐性知识传播规律,以便更好地促进农民认知行为的改变。  相似文献   
45.
国内外学界对于贫困认定视角出现了由“客观”而定到“主观”自定的拓展,对贫困内涵的认知历经了由单维的收入贫困到多维的福利贫困的变迁,这两种趋势的重叠造就了主观贫困概念的出现.仔细梳理其概念、理论以及相关学者研究成果发现:以主观贫困线和主观福利贫困为主要研究内容的主观贫困研究框架重塑了人们对贫困传统的认知,这种框架不仅具有工具性价值,而且本身也具备内在性价值.主观贫困研究对于新时期中国反贫困政策具有深刻的价值启示.  相似文献   
46.
在回顾改革开放以来农业科技创新各项政策目标设定基础上,对我国农业科技创新宏观政策目标的实现情况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我国农业科技创新在目标设定中存在定位不清问题,实际创新活动未能充分实现现有保障国家食物安全、优化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提高农业效益、增加农民收入、改善农村生态环境、提高我国农业国际竞争力的政策目标。建议应该更准确地对农业科技创新功能作用进行定位,不应过分夸大其作用和功能,而应该将其仅仅作为实现人们多元目标的一种手段。同时,应该深入认识农业科技创新的内在规律,针对不同内容制定不同政策目标,采用不同管理方法。另外,在农业科技创新、推广政策制定和执行的全过程中应该更多地强调农业科技应用者参与,以便更加直接地将现实问题与科技创新及推广活动联系起来,从而增强农业科技创新及推广政策与活动效果,避免农业科技及对农业科技利用异化现象。  相似文献   
47.
通过对创新意识的概念、特征、培养途径的探讨,结合本单位具体实际,就如何培养青年的创新意识,提出了具体的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48.
改革开放以后,我国各个地方都不同程度地出现了乡村宗族的复兴,农户宗族和乡村自治的关系受到学术界的重视。本文从农村宗族功能历史演变的角度,分析了在20世纪初和改革开放之后宗族在乡村治理中的沟通功能、经济功能、组织功能、协调功能、教育功能、文化功能的不同。  相似文献   
49.
50.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已进入“风险社会”。相对于城市而言,缺乏社会保护机制的农业、农村和农民由于抗风险能力脆弱而陷于困境。出于对城乡社会稳定和安全形势的忧虑,社会开始反思改革开放以来农村社会问题发展的症结,并寄希望于建立和完善农村社会保障制度。文章试从风险社会视角认识农村社会发展困境,并从“社会整合”角度认识发展农村社会保障的社会价值基础,探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农村社会安全保障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